2)第1060章方向(五)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要跟他会盟?亲自相见能解决什么问题,又能做给谁看?对谁的好处更大一些?

  这些问题最终都汇集到一处,那就是两国是不是都需要和平。

  对于大唐来说,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开皇三年的那场大战,是杨坚和他的臣子们拼死一搏,背景则是沙钵略可汗的妻子北周千金公主,也就是后来的大义公主屡屡请求沙钵略可汗出兵,给她的家族报仇。

  而沙钵略可汗刚刚登上汗位,也想建立功勋,于是在开皇元年,起兵攻隋,见隋人的抵抗并不算激烈,于是在开皇二年的时候,全线南侵。

  据说当时动兵四十多万人,西从凉州,灵州,东到并州,幽州,都有突厥骑兵入寇,长城沿线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牛羊,人口被劫掠一空。

  这才有了开皇三年前隋的拼死反击,可以说是侥幸功成,因为哪怕一路隋军败北,也将动摇前隋的统治基础。

  大唐和前隋有相似之处,都是刚刚安稳下来,国力无法跟突厥相提并论。

  可不同之处更多,别看那时前隋还没有一统天下,可国力上却要比大唐强的多,隋末战乱是一场浩劫,大家大打出手之下,弄的各个筋疲力尽。

  而且杨广在劳役,起兵征伐上的肆无忌惮,深层次的破坏了整个中原的社会架构,大唐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废墟之上的,国力之疲敝让人触目惊心。

  另外就是大唐和突厥关系比较“融洽”,突厥没有任何大举南侵的势头,根本不需要面对前隋开国时那么严峻的形势。

  其实只这两条,李破便能想到自己几乎别无选择,突厥可汗既然发出了邀请,未察觉出其中危险之下,他怕是要亲自走上一趟了。

  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其他的利弊和人商量一下也就清楚了。

  换句话说,和臣下们商议的重点就不是去不去的问题,而是与突厥可汗见面之后会谈些什么的问题。

  如果这么一想,便简单了许多。

  另外就是为什么突厥可汗想要见他,突厥国内发生了什么,需要可汗加意与大唐修好,甚至要亲自面谈。

  李破想不明白,他在突厥那边的消息还算灵通,却未有任何察觉。

  而突厥所面临的问题不比大唐少,比如说他们西域的那些同族总是那么的不听话,东西可汗的权力过大,总有独走的迹象。

  一个女人成为了突厥可汗,面临的局面也不会一帆风顺,这也是突厥这些年比较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说北边他们还要应付他们的宿敌……等等等等。

  其实草原帝国的本质注定了他们走不远,李破认为只要能把他们挡在长城之处,也许用不了几年,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当然了,那是理想状态,一个强盛的草原帝国的崩溃,只外溢效应可能就会让大唐吃不了兜着走。

  溜达进了清宁宫的范围,李破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