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0章进水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安静了下来,去年宴饮之际,有意无意间几个宰相已经定下了座次。

  温彦博为当朝首辅,其他两人都要落后一些。

  那是在朝中高官瞩目之下发生的故事,所以三个人再同时出现的时候,多数便以温彦博为首。

  朝堂上的格局以此也会发生变化,之后几年尚书省权重于朝将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当温彦博责备两人没有以国事为重,反而在此闹起意气的时候,两个人便都忍耐了下来,没有说一句话来反驳,也没再相互争论。

  而温彦博在三位宰相当中是最为务实的一个,他也许在大局观上不如封德彝,心思也不如其灵敏,在做事的雷厉风行上不如萧禹,但他在公正以及务实的态度上绝对超出其他二人许多。

  李破沉默良久,心里一直在琢磨着封德彝的建议。

  如果大唐有前隋那样的国力,自然要分化突厥,甚至可以出兵攻击,威慑他们,别说把突厥分成两部,便是分成三部四部也不稀奇。

  前隋开皇末年,国力甄于鼎盛,国策上也保持的很好,对突厥常年处于优势,如果能持之以恒的话,覆灭突厥也不是不可能。

  可等到仁寿年间,杨勇兄弟争位,其他皇子陆续被贬,再加上文献皇后阿史那伽罗崩殁,让前隋国策趋于保守,未能利用好那一段黄金时期。

  再到杨广登位,前隋的策略开始和神经病一样变来变去。

  一乎专注于突厥,一乎又着眼于西域,再然后……又转到了高句丽的身上,杨广本人更是东跑西颠,一会想起修洛阳,一会又想起修运河的没个定性。

  不论是突厥王庭,还是西突厥王帐都借这个时间段再次强大了起来,可惜可惜。

  所以说大唐在如何对待突厥上面,肯定无法像前隋那么游刃有余,需要另辟蹊径,封德彝的建议最让人心动之处就在于此。

  “嗯,有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这样吧,鸿胪寺那边正接待突厥来使,无暇分神。

  西突厥来使便由门下省来接待,鸿胪寺那边有何进展,也直接报于门下即可。

  回去之后再想想有谁可堪重任,能充当使者出使突厥的,都荐上来,之后几年使者往来是免不了的,这方面的人才要多加关注……”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又道:“国子和长安书院可以设下些科目,为此做些准备,出去了连突厥人说的话都听不懂,那还当什么使者?人家骂人你都不知道,还当人家夸你呢,那岂不成了笑话?”

  这就是下了定论了,最后还开了句玩笑,三个宰相脸上都露出了些笑容,封德彝立即奉上马屁,还是至尊想的长远云云。

  倒是萧禹开始找补,“至尊说起这个,当年与突厥通商的人颇多,也许可以寻来用一用,另外就是隋末战乱时,许多人北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