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0章高贤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咕着,他觉着应该寻人问一问国子监的近况。

  不论是长安海事学院,还是长安书院,其实都缺两样东西,一个是朝廷的正式承认,一个就是底蕴。

  别看两处都是朝廷建起来的,但它们不具备国子监那样的朝廷属衙性质,国子监中人都有正式的朝廷品级。

  而长安海事学院和长安书院除了祭酒之外,皆不入品,属于雇佣性质,不算仕于朝廷官府。

  另外就是各自的底蕴太薄,不论是招揽人才还是招收生员,都有所碍难。

  不然的话,长安书院祭酒李玄道等人也不会想借科举宣扬书院的名声,这显然是想给书院打造根基之举。

  而他这个长安海事学院祭酒亲至也是诚意满满。

  当然了,若非李氏兄弟三人都是河北人,马周也不会费这么大工夫,毕竟他现在身份也不一般了。

  在用人上面,大家保持的观念一直没怎么变过,第一个是亲戚,第二个就是乡党,这都属于比较可靠的人物。

  如今河北的人才少的厉害,朝堂之上是关西人和晋人的天下,现在江南人物也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还要细分成江左,江右和蜀中三方。

  至于河北,河南,山东这些地方,别看现下还有些杰出人物,可将来就不好说了,可以说是人才凋敝,后继无人。

  当年中原腹地那些赫赫有名的望族,纷纷元气大伤,想要恢复过来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

  此时马周瞅了瞅孔颖达,眼珠转了转,笑着跟李义琛兄弟道:“三位好像竟未听闻过孔博士之名?”

  三兄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脸红不已,李义琛探问道:“还未请教……”

  马周道:“刘焯刘士元乃河北前贤大儒,几位总晓得吧?”

  李义琛赶紧表明自己并非毫无见识,“前辈先贤,俺们兄弟自然晓得,还拜读过他所著之历书,九章算术注解等,只是听说前些年殁了……”

  孔颖达瞥了瞥马周,“刘师之贤,辉映千古,非是等闲谈资,还请祭酒口下留德。”

  刘焯这人就不用说了,河北大贤,说是大儒,其实他是个当世的天文科学家,在天文历法上贡献少几乎无人能及。

  这个说法不限于华夏,而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来说的,比如说他测算出了太阳系内五大行星的位置以及运行周期,速度等等,据此还推断出了日食月食的时间和规律,你说厉不厉害?

  在后来享有大名的李淳风等人,和他比起来都是弟弟,更可笑的是后来人说起李淳风,竟然大多只记得一个推背图,那种神神叨叨的玩意……而知道刘焯的人就更少,简直是悲剧。

  如果刘焯能广收门徒,宣扬自己的著述,很有可能就是华夏历史上的孔子第二,和孔子还不一样,那是天文学之父。

  而孔颖达,正是师从刘焯,可惜只得经义…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