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6章佛事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企及。

  这都是当政者对佛徒宽纵所致,当时僧尼们不用交税,不用服兵役,民役,受那征发之苦,又可以肆意享用官民的供奉,有的大庙甚至能控制地方官府,躺在庙里面比当官还舒服。

  所谓盛极而衰,如此种种必定会引起一些当政者的不满,祸事也就来了。

  先就是令一些僧人还俗从军,这也是僧兵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面,但不是他们自愿的,后来帮助李世民的少林寺僧兵,只出现在民间传说中,应该是和尚们自己编纂而成。

  和尚们稍微慌了慌神,也就忍耐了下来,毕竟还不算触动佛徒们的根本。

  而紧接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崔浩上书以和尚们假西戎虚诞,致生妖孽为由,上请武帝灭佛。

  拓跋焘对此显然是非常赞同的,可佛教的势力此时已经根深蒂固,诏书下了之后,被人拖住了好多天,其中便以太子为首,紧着请拓跋焘收回成命。

  但拓跋焘心意已决,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诏令最终下发到各地,灭佛运动开始了,温和一些的只是强令僧侣还俗,没收庙产,残酷的就直接把僧们给活埋了。

  砸掉佛塔,融毁佛像,烧掉寺庙,经书,把僧尼们牵出来,在庙门前砍掉他们的头颅。

  闹的轰轰烈烈,举国震动,风声鹤唳。

  但因为诏令下发之前被拖延了一段时日,事先得到风声的高僧们纷纷出逃,跑进了山林里或者直接南下叛逃到南朝避祸。

  所以说这并不算是一场成功的灭佛行动,除了斩杀了大量的僧尼之外,信奉佛祖的权贵们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打击,于是心怀怨恨者多了起来。

  不久拓跋焘便不得不做出了妥协,酷刑杀死了崔浩等人,并灭其族,灭佛之事就此不了了之。

  不两年,拓跋焘也被近臣杀死。

  这其实就是佛教的反扑,雄才大略如拓跋焘者,也不能幸免。

  …………

  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是拓跋焘第二。

  灭佛的方式也差不多,只是他比拓跋焘要做的彻底一些,在宇文邕在位年间,据说责令三百万僧尼还俗。

  听到这个数字你其实就能明白当时的情况有多严重,三百万僧尼啊,北周的人口才多少?都去当了和尚尼姑,他们又占据了多少社会资源?

  所以说宇文邕的灭佛行动是得到了朝中很多人支持的,因为佛徒太多了,贵族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这拨下来,北方的佛教几乎销声匿迹,比拓跋焘所面临的局面要好的多。

  只是宇文邕最后年纪轻轻便暴毙而亡,就不知道其中有没有灭佛的原因在里面了。

  第三位后继者是隋文帝杨坚,他是北周的臣子,见过宇文邕的手段,眼瞅着天下一统,南方佛教盛行,北边也大有死灰复燃之势,于是想要伐山破庙,再来一拨。

  可惜雷声大雨点小,据说是被杨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