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9章起兵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突厥西征大军一部分,很多西方部落直接赶去了天下脚下,汇合薛延陀为首的铁勒诸部的战士。

  可以想见的,突厥此次动员的大军人数将超过十万人。

  因为与大唐交好的缘故,突厥南方的一些部落也可以贡献出力量,派人来参加此次西征。

  东边的部族因为阿史那多闻叛乱,实力有所衰弱,不过各个部落的首领们还是带着大批的附属部族赶到了王庭。

  这也是阿史那杨环在东边的事情上向李破做出妥协的主要因素,她不太放心缩在辽东城中的阿史那多闻。

  留下了一部分突厥部族,守住东边的草原,另外明年就会汇合唐军一起攻打辽东。

  此时驻守大利城的阿史那罗恒,也开始接收唐人送来的军械和盔甲,以及一些粮食,这些都是两国盟约中说好了的。

  也不费什么事,大唐的代州三郡是李破起家的老巢,经营的非常好,那里常年驻扎着大军,粮草军械都是现成的。

  当然了,送给突厥人的都是这些年淘汰下来的旧物。

  从元贞四年起,大唐便开始给各部军旅大规模的配备新装,主要是改良过后的刀弓等物,也没有什么技术大跃进,只不过是新的军械更加精良一些。

  唐军的边军当中,这次配备了大量的弩机,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是对付各种敌人的利器。

  东海战事因为环境和进程的原因,没有赶上,主要其实就是弩机在海上容易受潮变形,耗损太过严重所致。

  弩机比弓箭造价要高的多,大唐的边军数十万人,这两年配给各部的弩机数量也是参差不齐,想要重现前秦的辉煌,估计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只是说起来,唐初时节,社会活跃度越来越高,如今关于工艺上的进展其实还没有完全的展露出来罢了。

  …………

  送给突厥人的军资大多都是淘汰产品,粮食也多是陈粮。

  只是对于突厥人来说,这些已经足够了,能够在战事上得到南方中原王朝的大力支持,这都是哪辈子的事情了?

  守着大利城多年没有动地方的阿史那罗恒就感受到了来自大唐的温暖,对押送军资来到大利城的唐军表达了感谢之情,并再次悄悄捎了一封书信到长安。

  表示自己虽然是个突厥人,可却很愿意为大唐皇帝陛下效劳,有事尽管吩咐,他这里绝对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挺多年了,这个胖子依旧左右逢源的活着,对王庭分外恭敬,对南边的那位也是敬畏有加。

  看上去他其实才是最不愿意两国交恶的人之一。

  …………

  七月十八,突厥可汗阿史那杨环召集突厥各部首领会于王庭,在盟会之上,阿史那杨环向天神进行了虔诚的祷告,历数西突厥之罪状,随即发下汗令,征讨西突厥叛臣。

  七月二十,突厥大军整装待发。

  大军分为三部,分别由三位叶护可汗统领,全军则由西方汗阿史那求罗统帅,驱赶着无数的牛羊,陆续开拔,向西而去。

  战争的号角,在这一刻吹响,同样也意味着突厥人的统一战争就此开始了……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