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选官(二)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阀大族们的利益,可以说,这是比较温和的一种治政之策。

  陈孝意和温彦博所赞同的肯定不是李破提出的这些条件了,他们赞同的是李破的态度。

  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雷厉风行,有时候代表的往往不是效率,而是急功近利,在治政之时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循序渐进,春风化雨,才是常态。

  李破看着一脸欣慰的两个家伙,心里直撇嘴,对于他来说,什么制度其实都不重要,他要的只是一个安定。

  科举制有可能造成混乱,所以便弃之不用,举荐制可以让晋阳这样的地方平稳下来,那就用它了。

  很好做的一个选择题,外加上一些前提条件,让晋阳的这些族群不要太得意。

  总的来说,他自己都明白,他提出的这些东西,都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但只要能让大家安安心,那就不妨做一做……

  可话说回来了,妥协归妥协,他也不想让这些对官位有着执着追求的晋阳大族太好受,李破眼珠儿转着,突然一拍巴掌,道:“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

  “各家广有田产,奴仆众多,无论户籍,还是田赋,都有着碍难之处吧?”

  陈孝意和温彦博愣了愣,又相互对视了一眼,陈孝意才点头道:“总管是想……效法文皇帝,细查户籍,征收大族田赋?”

  这说的是文帝杨坚的功绩了,只这两条,便让天下人口以及田赋暴增,奠定了文帝之治的基础。

  直到文帝末年,这些才有所崩坏,而到了大业年间,那就不用提了。

  隋帝杨广没有再顾忌户籍,而是开始大肆征收门阀赋税,尤其是三征高句丽的时候,杨广已经疯了,从江南征收的粮米,差不多有一多半都出自关西和江南豪门。

  这让他们怨声载道,彻底动摇了大隋的根基。

  此时,李破提出此事,让陈孝意和温彦博的心一下都提了起来,这可是世家大族最为敏感的神经之一了。

  文帝敢做,是因为挟有一统天下之威,诸人不敢不从。

  如果如今的并代两州这么做了,后果会是什么呢?想想都让两人心脏乱蹦。

  看着两人模样,李破呵呵笑了两声。

  “此事我先就说说,到也不急,既有前例可循,那也就不是什么不可为之事,我多年征战,惨象见了无数,所以啊,在我看来,没有比粮食更为珍贵的东西了。”

  “而现在,只见咱们东挪西凑,却连个税赋的影子都没见到呢……晋阳城里的人只想做官儿,不拿出些东西来怎么成?”

  “这事儿你们回去商量商量,小家小户要收田赋,大门大户吃饱喝足,就什么都不管了吗?”

  “正好,王氏正要修订律法,让他们在税赋上,加上些条款进去,呵呵,就算是王氏首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