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1章偶遇(一)_北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任贤德之人观览,与人与国皆有进益。

  大致上就是这么个说法,于是上奏欲建一所书院,以成其事,没几天皇帝就准了……封德彝这人你应也晓得,最是厉害不过,他会议奏建什么书院?我是不信的,应该是皇帝的意思。

  你瞧现在,无论是选址,还是开建,各处并无阻碍,连中书侍郎萧禹家的地都被征用了,也没见萧时文有何动静……”

  窦诞连连点头,两人性格各异,都在官场上打滚很多年了,说起政事来都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窦诞听到这里,便问了一句,“观文殿的藏书可是不少,至少数万册,手笔着实不小……可若只一座藏书楼,倒也没什么特异之处,惊动不了那么多的人……应该还有其他什么吧?”

  段纶笑道:“以三郎之才能见识,在蜀中为李孝恭之辈所制,实在屈才……”

  嗯,窦诞知道,他不是在夸自己,只是在习惯性的埋汰李孝恭。

  “去年冬末的奏议,今年开春施行,和奏议的可不太一样,这所长安书院已是和国子相类,要成为育人之所在了。

  大家都还在观望,可依我之见啊……此为皇帝之新政,先到先得,即便将来有所废止,此时相助成事之人也都会占些便宜。

  我有意向工部推举三郎为工部督建之人,三郎可还愿意暂任其职?”

  段纶说的挺随意,事实上也不很在意窦诞同不同意,此类职位品级不高,任职时间也不会长了,以窦诞之前的官职而论,实在是杀鸡用了牛刀。

  可这个职位也有不少好处,先前说的那些有些空,实际上的操作则是此类工程与诸部都有牵扯,督建之人有协调之责,行走于六部以及门下,中书之间,可以快速的积累人脉。

  窦诞在蜀中数载,为官资历渐深,回京之后缺的其实是人脉和对京中各处情况的认知,去督建成安书院作为一个缓冲看上去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段纶觉着机会不错,可若窦诞不愿去做工头也可以理解,大材小用嘛,那这两天他就去拜会一些人,给窦诞在三省六部间找个合适的职位也并非难事。

  其实更方便的是卫府,窦诞如果有意的话,在卫府中任职就更省事了,进千牛卫有些为难,其他的都还成。

  窦诞没怎么犹豫,只稍想了想便抱拳道:“大兄费心为俺着想,俺可不敢不知好歹,也就受了……咱们一会出城去瞧瞧?”

  他这干脆劲弄的段纶愣了愣,不由道了一句,“三郎可别病急乱投医,好好思量一下……俺也只是这么一说,三郎若是不愿也就算了,拉着你出城瞧瞧,也算是散散心,过后咱们……”

  窦诞瞧着段纶那实在劲真是感激的不行,落魄了才知雪中送炭的珍贵嘛。

  “大兄不用多说,之前所言深合我意,这个职位俺接了……与其四处奔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