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50章 托卡耶夫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70年代,面积辽阔的哈萨克斯坦,一跃成为了仅次于乌克兰的苏联“第二粮仓”;原本自己吃都不够的哈萨克人,竟然开始被莫斯科方面安排去拿粮食支援其他“兄弟加盟共和国”了。

  有了充足的粮食,哈萨克斯坦就开始尝试养殖业,而此时哈萨克斯坦境内拥有数量不小的德国人,这些德国人都是当年响应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召移民到伏尔加河畔的德国人后裔,二战爆发后他们又被赶到中亚地区。

  他们有养猪的习俗和技术,只是之前因为粮食不足而没有派上用场,现如今有了粮食,他们也能重新拾起旧手艺了。

  但干旱、昼夜温差过大和寒冷的冬季,都对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农业专家们决定依据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培育一类新品种;随后一个名为“哈萨克杂交种”的课题成功立项,经过了数代的筛选和改良,能很好地适应荒漠草原气候的哈萨克杂交猪问世。

  与此同时,随着养殖条件的改善,长肉速度、增重速率、成熟时间和产仔率都很给力的乌克兰大白猪,也非常受哈萨克斯坦农庄的欢迎。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哈萨克斯坦的养猪技术还有饲料生产能力已经开始落后了,他们本地产的饲料完全没办法同李耒的相比。

  所以听说了惠农饲料厂的饲料效果后托卡耶夫很是惊讶,“这比我在阿拉木图参观养殖场时候看到的厉害多了!”

  他的中学时期是在阿拉木图度过的,由于老毛子时期的教育方式,让他可以经常去工厂、农场、养殖场参观,所以托卡耶夫对这些并不陌生。

  “科技在发展,无论是饲料还是种猪,亦或是养殖技术,都比过去要强得多!”李耒回应道。

  托卡耶夫有些沉默,身为外交官能接触到跟多信息,所以他比普通老毛子更能体会他们在轻工业方面的落后,就连莫斯科的轻工业都如此落后了,更何况地处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自从去年哈萨克斯坦发表了独立宣言之后,托卡耶夫也接触了一些人,并且已经基本下定决心,一旦哈萨克斯坦成功独立,他就会回去担任重要工作,所以这时候他考虑问题的角度并不是从一名苏联外交官出发,而是从哈萨克斯坦未来领导人的身份来考虑问题。

  原本哈萨克斯坦作为红色帝国的肉、蛋、奶的主要供应基地,接受的是莫斯科方面的统一计划和调控,自己安心种庄稼、养牲畜即可,别的不用太操心;而一旦红色帝国突然崩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这一刻随时都有可能到来——那么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在缺乏缓冲和相关常识的情形下,必然会遭受巨大打击。

  这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这也意味着新建立的哈萨克斯坦政权将面临不小的麻烦,那么这个问题又该怎么处理呢?

  他下意识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李耒,或许自己需要一个合作伙伴,而他有实力、有渠道、也有技术,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先生,您觉得哈萨克斯坦能掌握这项技术么?”托卡耶夫问道。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