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4章 365便利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耒也不着急,他知道王佳芬把希望都寄托到了上市上,然而就算上市,光明也依旧要受大股东的控制,王佳芬想要放开手脚干也不容易,而且这次她能主动提起和大股东的矛盾,这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今后继续保持联系,迟早能把这位乳业铁娘子挖过来当完达山的掌门人。

  于是李耒转换了话题,继续和她聊起了便利店在上海的发展,1993年,第一家便利店“百式便利”登陆上海,开起了上海的便利店时代,此后三十年,便利店在上海飞速发展,最终全上海便利店的数量超过六千,平均三千多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随处可见的便利店为上海人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而这些便利店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7—11、全家、罗森为代表的日资品牌,然后是本土的好德、快客、可的、光明便利等品牌,以及大润发旗下的喜士多和自主经营的夫妻便利店等等。

  最早布局上海的日资便利店是罗森,这家企业最早是创办于美国俄亥俄的牛奶店,后来在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被日资企业大荣超市收购,然后三菱商社又成为罗森的大股东,为罗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帮助这家企业在中国快速扩张发展。

  1996年,大荣集团和上海华联达成合作,开始在上海开办罗森便利店,其中第一家店开在日本人聚集的古北新区,这家店直到李耒穿越的时候都还在,比普通商店更加干净整洁、货物品种更多、而且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很快便赢得了上海人的喜爱,罗森便利店迅速在上海扩张开来。

  看到罗森发展这么好,许多本土企业也动心了,上海牛奶公司开办了可的便利店、联华超市组建联华便利、梅林食品创办梅林正广、良友集团也搞了良友便利,这些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也很快站稳了脚跟。

  说到这儿王佳芬就更生气了,梅林、良友这些企业都能搞便利店,光明也有自己的优势,为啥就不让做?但她还是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上海便利店发展地确实挺快,这才六年时间不到,便利店总数就超过了一千家,但能站稳脚跟的都是地头蛇,惠农作为外来户想和他们竞争恐怕不容易吧?”

  “生意就没有好做的,不过我们既然来了,那肯定是有所准备的!”李耒显得信心十足,这才哪儿到哪儿啊,全家、7-11、喜多士这些巨头都还没进来呢,上海便利店的竞争远没有到高峰期。

  现如今这些做便利店的企业里面,除了罗森有经验之外,其它品牌也都是刚开始,大多数还都是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在做事,而李耒也有从其它连锁便利店品牌挖来的精英和莲花超市的人才,再加上他的眼光,击败其他竞争对手不难。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