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9章 内外皆有贤助_承包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得让我想想。”

  张鲸思索半响,道:“你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去着,等到海边之后,如果真得让他们都出海,就再让他们回来,不过他们要盯着,其他人是不是都出了海,到时我会升他们的官。”

  “奴婢遵命。”

  在城东的一间小宅院内。

  只见徐姑姑坐在床边,正在为床上的一名年纪与她相当的少妇诊脉。

  而在床位还站着一个三十岁出头,身形消瘦的中年男人。

  此人姓赵,名士祯,目前在鸿胪寺担任主簿。

  过得一会儿,徐姑姑放下手来,笑道:“赵主簿且放心,尊夫人只是月事紊乱,没有什么大碍,待我开几服药给尊夫人调理一下身子,很快便能恢复过来。”

  赵士祯闻言,不禁大喜,连连拱手道:“多谢居士,多谢居士。”

  “不谢。”

  徐姑姑微微颔首。

  二人来到外屋,赵士祯问道:“不知这几服药需多少钱,我现在......!”

  他手一抓钱袋,话音戈然而止。

  徐姑姑瞥了眼他腰间那干瘪的钱袋,笑道:“赵主簿勿要见外,我非郎中,故而我帮人治病,是不收取钱财的。”

  “这......。”

  赵士祯是一脸尴尬,可依他的性格,绝不会平白受人恩惠,道:“这无功不受禄,该给的钱,还是得给,不过,如今我囊中羞涩,暂时拿不出钱来,待他日俸禄发下之后,我定登门拜访,将药钱送上。”

  徐姑姑倒也没有拒绝,只道:“倘若赵主簿缺钱得话,我倒是可以借赵主簿一些钱。”

  “不不不!”

  赵士祯连连挥手,道:“多谢居士的一番好意,这家里暂时不缺粮食,也不怕居士你笑话,这都怪我平时喜爱捣鼓一些小玩意,花了不少钱,我自己也怕将吃饭得钱都给用了,故而每当俸禄发下之后,我都是买足粮食,保证不会挨饿。”

  这明朝官员要不贪点,确实过得很寒碜,定得俸禄低了一点。

  “原来如此。”

  徐姑姑微笑地点点头,又道:“赵主簿此番行为,倒是令我想起一人来。”

  赵士祯问道:“不知是何人?”

  徐姑姑道:“是一名来自江南的秀才,唤作徐光启,此人天资聪颖,成绩优异,且他与赵主簿的爱好也非常相似,不但好工器,且还好务农。

  后来在卫辉府得到那牙商郭淡的赏识,以重金聘请他负责卫辉府、开封府的水利工程,以及钻研农业生产。而最近他更是做出一个非常惊人的决定,就是放弃科考,选择继续留在卫辉府。”

  “放弃科举?”

  赵士祯稍显惊讶道。

  徐姑姑点点头,道:“此人年纪不大,不过二十来岁,但是他清楚得知道自己想要得是什么,他认为若要富民强国,无外乎农业与工器,改善农业生产,可富民,改进兵器,可强国。

  然而,朝廷却并不重视这些,即便他科举及第,只怕也难以有所作为,故而选择放弃科举。”

  赵士祯捋了捋胡须,突然呵呵一笑,“原来居士此番前来,为内子看病只是一个幌子,实则是为他人来做说客。”

  徐姑姑笑道:“说是说客,亦不为错,但我并非是为人而来,而是为国而来。我知赵主簿生于滨海,年少之时,饱受倭患之苦,故而一直都希望研制出精良的火器,卫国保民。然而,赵主簿担任鸿胪寺主簿已有十年之久,可一直未能得到升迁,空有一身本事,却又不得施展,这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与其在鸿胪寺空度时日,就不如选择一个可以让自己一展抱负的地方。这话说回来,倘若赵主簿坚定自己的想法,乃是强国之道,那么待在卫辉府大放异彩,届时再回朝中,岂不美哉。

  这为官之道,并非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些时候往后退一小步,只是了将来向前迈上一大步做准备。”

  赵士祯笑道:“关于郭淡,我也听说过不少关于他的事迹,也知道最近朝廷委任他帮助神机营生产鸟铳,但我是一个读书人,又岂能帮一个商人做事。”

  徐姑姑笑道:“据我所知,兵部正打算派人去卫辉府指导其生产鸟铳,赵主簿若真有本事,何不毛遂自荐。”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