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6章 两面徐景昌_仓库里的秘密+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富贵随着年纪的增加他越发的不喜欢冒险了。

  方醒也觉得没意思他和徐景昌挤出人群因为后面人不少就进了一个巷子准备绕过去。

  巷子里冷飕飕的不时能听到围墙里有孩子的喊声微微消去了些许萧瑟。

  徐景昌自然不可能有空来看俘虏进城游街他是来接货。

  “看来南边的行程被耽误了这批蔗糖可不能出岔子啊!不然哥哥我可就得上吊了。”

  徐景昌问了才从南方归来的方醒。

  见他着急方醒就揶揄道:“你方才还说什么平安是福一辈子就这么三两下过去了怎么还对钱财那么着紧?”

  徐景昌叹道:“家中一大堆人要养啊!爵禄是万万不够的加上那些田地的出产也够呛只能寄希望于生意了。话说……我家的田地可是被收了许多陛下怎么也不下旨褒奖一番?”

  这货前面就像是高僧般的唏嘘人生此刻却又化身为利欲熏心之辈让人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他。

  不过方醒却知道这种心态:内心想少些红尘烦扰可骨子里却是不甘寂寞。

  “陛下要看天下你只是个混饭吃的陛下哪会关注你!”

  方醒轻飘飘的打击了徐景昌然后就进了宫。

  进宫的时候他恰好遇到了刘观。

  两人一路进去刘观低声说着他走后南方的一些事。

  “……那些士绅见你走了就有些要闹腾想翻盘的意思结果军队在金陵街头走了一圈都消停了。”

  “那些百姓不满意总说自家弄了些好处朝中也不待见非要拿回去可见不是真的悯农。”

  方醒觉得刘观不该是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但自从成为帝党之后他就在这条路上越行越远了。

  原先大家口中的奸臣在为了皇帝的意志而奔波这个有些黑色幽默的意思。

  等见到朱瞻基后刘观先述职说了南方目前的情况。

  朱瞻基听着刘观的讲述神色柔和了些显得极为满意。

  什么忠臣奸臣在皇帝的眼中只有对江山有用的才是忠臣余者不是庸才就是蠢货

  “你此次在南方行事果断很是压住了官场上的一些歪风邪气朕心中欢喜啊!南方一定大局就定了此后只需缓缓而行不激进大明的未来必然可期。”

  朱瞻基温言夸赞了刘观最后还赏了一枚银印章。

  刘观满心欢喜的走了看得出来他的欢喜是发自内心。

  朱瞻基感慨道:“人人都说刘观是奸臣是佞臣早一日罢了他的官大明就多一分元气。朕以往也深以为然等慢慢的一琢磨却发现许多所谓的忠臣都不干事或是不干实事奸臣反而是能吏。”

  “咄咄怪事啊!”

  朱瞻基带着些许讥讽的道:“刘观此次回来大概会有人骂他是朕的狗腿子吧那些大多自诩忠臣可惜朕深厌之。”

  方醒觉得这很好笑无数人自称是忠臣他们结成团伙为自己为同伙争取各种好处然后大家抱团自称忠臣。

  这样的忠臣有史以来络绎不绝及至明末时蔚为壮观那些‘忠臣’们成功的把皇帝给忽悠住了大明成为了他们的玩具。

  而这也是明朝唯一一个被那些‘忠臣’忽悠住的皇帝于是大明最终就被那些‘忠臣’们忽悠到了亡国的境遇。

  到了最后那些‘忠臣’们纷纷转进投降反而是阉党殉国。

  这也是黑色笑话却让人笑不出来。

  “水太凉啊!”

  方醒说了一个朱瞻基不懂的典故“南边大势已定军队稳住即可后续还得要慢慢的磨把那些怨气慢慢的磨去。”

  说到这个方醒难免要发些牢骚:“由此可以看出朝中的政策不可轻出要慎重啊!”

  当初老朱出了这个帮扶寒门鼓励读书的优惠政策本意极好可耐不住那帮子读书人贪心不足大家上下其手渐渐的就把自家洗成了寒门。

  这是自家祖宗的错朱瞻基只得掩饰道:“优待是好的只是下面的官吏监控不理甚至是勾结起来牟利。所以任何政策不管它再好可也得要官吏得力否则就有可能会害民。”

  看最新最的书搜

  喜欢仓库里的秘密+番外请大家收藏:(.)仓库里的秘密+番外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