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 五年换了4个皇帝_燕藏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魏无力定江东,刘宋不能守河南。

  这句话是后人评述的,当然也比较准确的表达了当时的状况。当时北魏的主要精力放在北方各个民族政权的压制和打击当中。而逃到南方去的家族组建的政权,经常生一系列的内耗,所以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北伐。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都以淮河为界,而不是以长江为界。这个界限当然不固定,只是相对的概念。每朝每代都会有一些变化,所以称之为各自的势力范围更好。

  特别是到了北魏统一北方之后,南朝的政权也相对固定。虽然说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但是世家大族基本上还是相对的稳定控制政权。宋魏对峙时期,南北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双方均无力向前推进。于是乎在南北政权交接的区域,就出现了一批比较特殊的地方豪强群体。

  处于这种均衡状态下的缓冲地带,包括了刘宋泰始以前的青、冀、徐、兖、豫、雍等州。所论述的豪族强宗则是自宋魏对峙开始,在这一缓冲地带展起来的地方家族,包括了清河崔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等北方旧族。

  因为五胡乱华,中原民众为躲避这场灾难性的战乱,以大族为核心,波浪般地涌向南方,从而拉开了流民南渡的序幕。南渡人口占北方总人口的1/8强,而在流民最多的南徐州,侨口已过全州人口的半数。其迁徙范围则遍及今江苏、山东、安徽、四川、湖北、陕西、河南、江西、湖南诸省,甚至远及福建。流民迁徙时间不同,经历各异,从而造成际遇有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大族为核心的流民集团都先后走上了东晋、宋、齐、梁四朝政治舞台。文化士族始终把持中央高位,次等士族即本文所论的边境豪族构成南朝武装力量的主干是四朝政权的共同特色。

  (这个时代七宗五姓,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荥阳郑氏(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原王氏。)

  但是南朝的政权内部争权夺利,势力此起彼伏。一些大家族在中央到地方都有势力,例如青州展起来的这个特殊地方势力,被称为“青齐豪族”。这些豪族,拥有以宗族、部曲组成的武装。地方官员原来多由这些士族充任,如著名的青州刺史刘敬宣、申恬等。

  豫州这一代也是如此,很多北方逃过来的世家大族留在这里,其中白家还是土生土长的,而许家和蔡家是崔氏的次等家族,移居此地,最终势力越来越大。双方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这就是根源。

  在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