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1章 你可一定要完好无损地回来_玉谋不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县令道:“顾世子这话折煞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通宁县,也不过是大禹朝版图的小小一角,惟愿战争早日结束,黎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顾玉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顾玉穿越到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深刻体悟到这首诗的意义。

  刚到南望县时,她看到街上车马交织,不说富庶人家,就是底层百姓,只有肯努力,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而安亲王管辖的不夜城更是如此,繁华千里,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说着不夜城又名小京都,实则在许多方面比之京都更胜一筹。

  而现在,她从运河一路来到通宁县,沿途经过几个县城,发现人心惶惶,舞榭歌台冷冷清清,商铺闭户,唯有粮铺开着,每日排着长队。

  因为各种消息满天飞,导致粮价一路高涨,百姓们怨声载道。

  这才短短半个月。

  江南就变了一副样子。

  可是顾玉知道,这才刚开始。

  苏县令叹了口气,道:“顾世子,我担心的是,通宁县虽有存粮,但比之安亲王那里的远远不够,兵器就更不用说了。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许多县兵请辞,在城内招兵,来的人寥寥无几。”

  顾玉心生惆怅。

  这不能怪人们贪生怕死,毕竟太平了这么久,人们的斗志全无。

  何况这也不是外族入侵,比起远在天边的圣上,在江南多年的安亲王更得人心。

  他们不愿同胞相杀,并且觉得就算战败,安亲王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

  既然如此,谁当皇帝都是一样的。

  何必去拼命呢。

  包括苏县令,顾玉也知道,不是他不感怀安亲王在江南的仁政,而是战争在江南起,唯有在江南结束才是最快的。

  一旦安亲王完全占领江南,与朝廷有了抗衡之力,那么天下将会迎来旷日持久的战乱。

  所以无论他们做出什么牺牲,都不能让安亲王的兵马走出江南。

  通宁县将是第一道防线。

  顾玉道:“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苏县令,劳烦您以我的名义发出告示,只要有人参军,无论身份,都一次性奖励五两银子,若不幸战死,会给其亲人二十两抚恤金。若能立战功,直升军户,其宗族免收十年的赋税,战后论功封官。”

  她是朝廷派下来的钦差,有布宣德意,询民疾苦,疏涤冤滞,蠲除烦苛,体察官吏贤否,明加黜陟等权利。

  苏县令道:“可是县衙现在没有这么多钱。”

  顾玉道:“钱的事我来解决。”

  朝廷不会不拨钱下来的,只是等户部那群人一套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她得另想办法。

  就在他俩为钱发愁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半夜三更到了通宁县。

  哪怕是黑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