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7章:并州风云(五)_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

  因为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前担任过的职务,从此不再设置,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起初宋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

  “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

  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留下石守信等将领叙叙兄弟情谊。

  有点醉意了,他向将领吐露做皇帝的苦处,夜不能安,防范变乱,不及你们做臣下的高枕无忧。

  当石守信等表示誓死效忠时又说,假如你们的部下谋富贵而起寥怎么办呢?

  又说人生在世所重者不过多积金钱,田宅,为子孙立不可动之产业,多置歌妓美女饮酒作乐以终天年。

  我与你们结为亲家,大家相互都没有猜忌不是很好嘛?这一番话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

  于是,第二天纷纷辞去军职,交出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去了,赵普献策之功自然是不能抹杀的。

  建隆三年,晋赵普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杯酒释兵权”只是解决兵权的第一步,中唐以来方镇弄权的隐患和新执掌禁军的弄权问题,仍是赵匡胤面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是把赵普的十二字方针策略精神渗透到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建置中去,改变权力结构中的独立性,使之必须依附君权而运转。

  在赵普的参赞下,这套相互制约的职权体制终于制订出来了,这就是中央设副相、枢密使副与三司计相以分宰相之权,收相互牵掣之效。

  枢密使直属皇帝掌指挥权,而禁军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和殿前都指挥负责训练与护卫。

  乾德元年,用赵普谋,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

  另一方面,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

  地方虽无精兵,但地方厢兵合则仍可制约禁军,这就形成了强干弱枝而内外上下相互制约之制。

  在地方,则以文人任知州及副职通判为行政官员,重要文献需会签有效。

  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宋初州设团练使副,原为闲职,熙宁变法中,有的成为负责义勇之主管。

  制其钱粮,是指限制节度使的财政粮饷权限的一种办法,规定地方钱粮大部输送中央,设转运使副主其事。

  熙宁变法中财税增多,地方之府库也很充盈,此时,节度使问题业已解决。

  乾德二年,宋太祖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就尽罢留用后周的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赵普以此为由上奏宋太祖,宋太祖说:“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

  赵普说:“这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而已,不是帝王做的事。”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