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九九章 佛门阳神的法旨_武唐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间派迅速遁去。

  “你们在神都,凡事小心!”

  苏小小也回头看了一眼,就与姒昭君及嬉阿妃身形一闪,消失不见。

  “阿弥陀佛~~”

  灵元喧了声佛号道:“萧施主,何为苦海?”

  ‘呃?’

  考校自己?

  萧业认为灵元绝非无的放矢,如果顺着话头阐述,怕是会落入语言陷阱。

  在地球历史上,历朝历代组织过十余次佛道辩论,北魏孝明帝和北齐文宣帝年间各有一次,佛门大胜,尤其后者,敕道士削发为僧,齐境遂国无两信。

  北周武帝朝,历十一次辩论,佛道两败俱伤,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

  隋文帝、炀帝分别组织过一次,佛门一平一胜。

  唐代以道教为国教,但佛门仍取得了一胜二平二负的不俗战绩。

  元朝蒙哥汗主持过两次佛道辩论,先由少林寺联合三星教与天主教发起攻击,全真道不敌,被逼焚毁以老子化胡经为代表的“伪经”经版,退还佛寺三十七处。

  三年后,蒙哥汗命忽必烈于开平府大安阁主持又一次佛道辩论,这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也是最后一次佛道辩论。

  佛教方面,以那摩国师为首,有萨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三百余僧。

  道教方面,全真精英尽出,掌教张志敬率两百余人参加辩论,历十七轮,轮轮败北,十七名道士削发为僧,被勒令焚毁“伪经”四十五部,归还佛寺两百三十七所。

  可怜全真道当了带路党,仍被一轮轮的清洗,道教元气大伤。

  由此也可看出佛门在辩论方面的强势。

  萧业略一寻思,沉声道:“苦海是未知,生灵因未知而恐惧,多数生灵畏而不前,视求知为苦,唯有极少数大勇气、大智慧、大毅力者,方可化恐惧为动力,迎难而上,探索未知。”

  “嗯?”

  灵元面容微沉。

  萧业所答,与他的设想不在一条平行线上,不由暗道了声,此子果是难缠。

  如果萧业以常规方式阐释苦海,那他有一百种方法给萧业上一课,进而动摇思想,与自身的理念产生冲突,轻则再难寸进,重则精神分裂。

  可惜他碰上了萧业。

  萧业集心学于大成,而心学视禅宗为异端,有关禅宗的辩论套路,王阳明等先辈早已指明,萧业自然不可能被套路。

  可这对于灵元,带来了困挠。

  萧业并不是胡诌乱扯,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积极向上,永不言败,与佛门的四大皆空思想格格不入。

  佛门其实是最没有探索精神的,因为他的主旨思想是空,视有为梦幻泡影,探索梦幻泡影,发掘梦幻泡影的真相,有什么意义?

  可是人性丰富多彩,天生有求知的一面,纵然修佛求空,也不能抹杀,要不然佛门就不会有贪嗔痴之说。

  偏偏这种颓废的思想居然演变为了道教的斩三尸,至少萧业是不认同的,试想,一个人没了贪嗔痴,那还是人么?

  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真要灭去人的欲望,而是合理的控制,使之积极向上。

  灵元便是有所触动,很想就此话题与萧业辩论下去,可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对于能作出理经的萧业,在学术上,他不敢有任何轻视,生怕自己辩不过萧业,影响了心境。

  只是不辩一辩,又心痒难耐!

  灵元默念了几好声阿弥陀佛,才勉强让心境复归于空,合什道:“萧施主著得理经,自有其处世之道,贫僧不予置评,不过贫僧奉劝施主一句,佛门讲慈悲,儒门亦讲仁义,得饶人处还是且饶人为好。”

  “哈!”

  萧业哈的一笑:“本官还以为法师要说什么,原来绕了一圈是为花间派余孽求情,恐怕要叫法师失望了,花间派以情蛊控制官员,暗结祸心,是否有罪,该判何罪,自有朝廷律法断定,难不成佛门要干涉朝廷执法?”

  灵元面皮一阵抽动!

  这小子太不上道了!

  可是他又不能无缘无故的击杀萧业,只得冷声道:“既如此,贫僧不再多言,望施主好自为之,告辞!”

  说着,与灵苦身形一闪,消失在空中。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