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1章 不武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见沃野的关兴,源于对丞相将约时出大散关吸引魏关中主力的绝对信任,根本不相信魏国京兆长安附近会有大军盘踞。且算算时间,即使是屯重兵的郿县抑或武功县得悉了军情,在仓促之间亦不会赶至此地。

  故而,他见到夏侯玄督兵出来时,不惊反喜。

  乃令部将沈幽、郑他与姚静继续徙民,自引本部三千余人望着夏侯玄的将旗而往,将欲与之逆战。

  若说夏侯尚乃一时名将,世人不会反驳。

  但论其子夏侯玄调度如何嘛

  他都不曾临阵过!

  且自幼养尊处优的他,素喜坐谈以彰名士风流,从不屑与粗鄙兵子共语。

  亦不会得到士卒的拥戴与效死。

  待见关兴部逆战而来,他本还想着试着抵御一阵,但仓促聚集出城的麾下郡兵竟一片惶惶之音,未战已然军心浮动。

  甚至还出现弃械而亡命者。

  如此情况下,他亡父遗留的部曲督无需他吩咐,便护着他返归长安城池了。

  以夏侯尚过往的功绩,夏侯玄怎么无能,天子曹叡都不会将之论罪处死,但若继续留在城外,汉军士卒可是皆以取他性命为首功!

  此中利害干系,那部曲督心里拎得清。

  未接战便望风而逃,如此结果连关兴都一时愕然。

  或许,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守备大汉旧都的主将,竟是如此不堪罢。

  亦有些懊恼。

  早知如此,他先前便大胆些,先引兵往长安进发沿道设伏将之一举擒了!甚至还能驱败兵在前、掩兵在后,将长安城给破了!

  不过事已然,无有更改的余地。

  追之不及的关兴,见魏军怯战如此,便生出了一个大胆想法。

  乃是令部将郑他与姚静将黎庶护归汉中郡,自身合沈幽部共计五千将士,跨过了潏水大张旗鼓的往蓝田县进发。

  蓝田县位于浐水与灞水之间。

  而灞水的源头,乃在关中进入南阳郡的武关道上!

  亦是说,他作势将欲从背后袭击武关,为了将逆魏关中更多兵力吸引来此处,稍微缓解丞相那边的敌我兵力悬殊。

  至于虚晃一枪,魏雍凉都督司马懿是否会相信嘛

  这由不得他不信。

  长安城对大汉意义斐然,亦是魏国的忌惮所在。

  司马懿如若不想被雒阳庙堂衮衮诸公指摘、关中三辅人心动荡,就必然要分兵来京兆郡将汉军悉数驱逐出去、确保万无一失。

  而关兴的真实意图,乃是想在蓝田县周边再拔些黎庶,走峪谷道归汉中郡。

  对!

  峪谷道的出口就在浐水之西。

  虽然兵出之前,丞相让他只需掳些黎庶与破坏屯田吸引魏国注意力即可,但他觉得一名合格的将率就应具备临阵决机的果敢!

  不可迂腐而丧失坐失战机,犹如那提线木偶般刻板。

  再者,走峪谷道是不会陷入危险的。

  昔司马懿克日擒孟达时,魏延亦将西城焚毁与尽拔黎庶而归,那时魏国为了杜绝类似之事发生,亦将武当山脉北麓的黎庶皆迁走了。

  恰好,峪谷道的另一端就在武当山脉北麓、西城与锡县之间。

  逆魏并没有部署兵马扼守。

  如此,与国裨益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注1: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绸缪征古滇国,引沣、滈、潏三水兴建“昆明池”训练水军;至唐代昆明池干涸,三水遂合为一水。】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