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6章 吴书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扶依旧未归来成都;谯周走巴蜀宣逆魏暴戾,张表无比忙碌;诸葛乔与关兴,则是被遣去周游各郡驻军之地,与士卒同甘共苦,参领军中之事。

  让郑璞刹那间,恍惚以为自身于这成都城内,无一友朋。

  不过,无人扰亦不错。

  历经久别,方知与家人重逢团聚的岁月,是如此静好与享受。

  直至暮冬中旬将尽,丞相诸葛亮归。

  或许,是各部军驻地散布各郡的缘由,外出跋涉了二十余日的丞相,依稀有了些餐风饮露的痕迹。

  不仅眉目间疲倦之色彰显无遗,连法令纹都深了几分。

  唯独双眸,一如既往的熠熠灼灼。

  将为大汉复兴、克复中原的鞠躬尽瘁,薪火相传,燃起所有人儿的胸中斗志。

  被召来署屋内议事的郑璞,目睹丞相容颜憔悴,心胸激荡难平。

  既有被传火感染的亢锐,亦不缺少如刺心般惜痛之情。

  春蚕至死,蜡炬成灰,虽激励了无数人,然却是以倾尽自身为代价,焉能不令人动容邪?

  “休昭所作的起居录,我已读之。”

  将最后一份案牍,递给值守小吏拿去后,丞相方抬起头,目顾静候一侧的郑璞,含笑而赞,“天子此番出宫,行举多有谙于仁君之风,子瑾当日所谏,颇好。嗯,还有那‘知行合一’之言,亦甚嘉!”

  “陛下有先帝之风,乃天数也!璞不敢居功。”

  闻言,郑璞连忙拱手,口出谦逊言。

  “呵~~~~”

  不出意外,对于后辈的谦虚,丞相自是欢欣作开心颜的。

  顿了顿,又言道,“金堂峡之事,子瑾且言之。”

  “诺。”

  恭声领命,郑璞大致将金堂峡地势及情况说罢,便细细说起了水转筒车,以及便于崎岖山道中运粮秣辎重的独轮车。

  亦让丞相眸中,不断泛起异色。

  待郑璞说罢,他并没有当即表态,乃是耷眼捋胡而思。

  良久,方睁眸,径自取了空白竹简,执笔点墨疾书,边书边谓道,“筒车承轴难负重之难,自有匠作署思虑,子瑾不必忧之。倒是那独轮车,若果如子瑾所言,能轻易行走于崎岖山路,以及逼仄狭隘的栈道,此乃大善之举也!”

  言罢,书已然。

  亦不等郑璞回话,丞相便轻叩案几,唤小吏入内,肃容叮嘱,“速将此书传于蒲西曹,让其暂缓其他事务,先去门下督取了那独轮车,工善益之!”

  蒲西曹,乃是相府西曹掾,蒲元。

  “诺!”

  值守小吏敛容,朗声领命而去。

  亦让郑璞心中微有赧然。

  似是那“木牛”与“流马”,与独轮车颇有渊源吧?

  正暗自作思着,却是不想,丞相竟挥手招他近前,递来一丝绢,“子瑾,且看此书,细思之,再言于我。”

  “诺。”

  先行一礼,郑璞方起身近前。

  待拿了那丝绢,归来入坐细细看读。

  这才发现,此乃是数日前,出使东吴归来的费祎,所携的孙权手书。

  开篇无非叙些两家交好的废话,随即便是言辞微作夸张、与有荣焉的盛赞大汉讨平南中诸郡叛乱,最终方是图穷匕见。

  他以两家攻守同盟为由,问及明岁巴蜀尚有余力,协同攻逆魏否。

  且,颇为体恤。

  谓言他知大汉甫一大征而归,必然需一段时间休整士卒、安抚黎庶之心。

  因而,只求巴蜀能遣偏师迷惑逆魏,策应东吴一番即可。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