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67章 龙入大海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十几万,有两万多户口,比他交州编数还多,他眼红。

  “武安州也是划在安南道管的,也是归你安南大都护府管辖的,我们武安州把守着安南的北大门,人多点不是好事吗,你急啥?”秦琅笑问。

  “我就是妒忌,妒忌啊。”李大亮跟秦琅也较熟了,没外人在的时候,也没那么多讲究。

  “教教老哥收编蛮子们的办法,交州西北有两大蛮部,一个和蛮部,一个僚子部,都是实力强大人丁众多,十分的桀骜不驯,根本不服管教,还不时的犯边,我十分头痛。”

  秦琅摇头,“这我可帮不了你,我对他们是晓之以情动之以利陈之以威,反正就是恩威并济,但又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尽量做到双赢共利,不是谁欺压谁,谁吞并谁,而是共同发展。若是你也能考虑到这些做到这些,相信和蛮部或僚子部也不会再反对你的。”

  不过秦琅还是劝李大亮悠着点,别过于心急了,对于那些大山深处的蛮子们,还是先安抚为上。

  “李公来交州,先要保证交州三角洲这片地区的稳定,保证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只有稳定了这块基本盘,才能说其它。可万万不能因为一时心急,忙着对付周边山区的蛮子,到时反倒把这片三角洲平原给丢了,这里可丢不得啊。”

  “这不是有三郎你来了吗,有你坐镇,我就能够腾出手脚去干了。”

  秦琅摇头。

  “我得马上回中原了,刚接到长安送来的陛下手诏,陛下召我返京呢,要我即刻回去。我等不及明年的夏季信风了,得原路陆路返回长安。这个年,怕是都要在路上过了。”

  “发生了何事,急召三郎返京?”李大亮惊问。

  “不是什么大事,但也确实遇到了点事,一是朝中连续病逝了两位宰相,杜淹、杜如晦叔侄俩都先后病逝了,京中日食,武德殿起火,承乾殿遭雷击,周王元方出痘疮而死,另外北方今秋早霜严重,中原各地粮食几乎绝收,如今饥情严重,尤其是关中,长安粮价又至斗米二百钱矣。”

  朝廷初冬时灭了颉利,突利跟着投降,东突厥覆灭,这是天大的胜利。

  可这场胜利也没有掩饰点一些危机,如早霜严寒再次卷土重来,中原秋收几乎无收,百姓又一次面临严重的饥荒。

  而周王李元芳年十岁,跟太子一起在崇贤馆读书,突发痘疮而死,还传染了好几个同学,连太子承乾都染上了。

  又因为武德殿起火,承乾殿遭雷击,再加上日食这样不祥天象出现,紧跟着又接连两位宰相病死,这搞的如今京中惶惶不安。

  据说皇帝现在晚上根本睡不着觉,一睡下就会梦到建成和元吉兄弟俩带着阴兵来索命,皇帝憔悴万分,而皇后因为担忧承乾的痘疮,也操劳病倒。

  现在京中各种流言满天飞,粮食是有价无市,朝廷被迫又开始实行粮食凭票供应限购政策。

  这种时候,皇帝召秦琅回京倒也正常。

  转运使、户部尚书、同平章国计戴胄已经兼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不再兼任转运使了,秦琅估计李世民是又想让他回去接这烂摊子,让他再次来负责财政粮食这块了。

  李大亮也没料到居然是这样的,长叹一声,“这胜利来之不易啊,幸好速战速决已经灭了东突厥,哎,哪天动身,我送你。”

  “越快越好吧,只是遗憾还刚到太平呢,连交州都还没来的去,钦州、高州、广州、杭州、扬州也还没来的及巡视呢。我走后,武安州就要劳烦李公帮我多照看了!”

  “你放心吧,我会替你照看的。”李大亮道,“中原缺粮,长安缺粮,交州倒是不有不少粮食,可是一时又难以调运过去。”

  秦琅也是一阵沉默。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