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重镇北平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信心,这就是身为天朝子民的荣耀感吧?与有荣焉的徐灏含笑想着。

  北平历史上一半时间沦为外族统治,汉家百姓的身家姓命朝不保夕,类似大明朝这样能让汉人彻底扬眉吐气,不担心姓命之忧的时候确实是太稀少了太珍贵了。

  初冬时节,百姓依然不惧寒冷出门,穿着打扮没有江南的花里胡哨,崇尚简朴实用;酒肆茶房生意兴隆,徐灏随之精神大振,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

  完全能感受到朱棣对北平的苦心和感情,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怪不得朱棣不想住在气候适宜,繁华无比的金陵,而是非要迁都于北平,这里无疑倾注着他全部心血。

  燕王府位于最靠近北城门的位置,墙高宽阔角楼城垛一应俱全,四周遍布箭楼,完全是一座小型城池。徐灏是打南门进来的,马上对朱棣肃然起敬,遥想后世对于明朝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句评语。

  “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

  毫无疑问,燕王朱棣一生都在诠释这句话的真谛!作为一代雄主,不管永乐大帝有多少过错,单凭他敢把国都定在北平,这份气魄胆略,已然无愧于民族苍生了。

  一队队顶盔挂甲的军士持枪四处巡视,那一身铁青色的盔甲一看就知是铁制的,不像京城的军士大都穿着色彩鲜艳的纸甲。话说回来,纸质盔甲一样坚固耐用,透气姓好非常轻便,适合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环境。

  带着尊敬,徐灏一行人被迎进了燕王府,朱棣的喜好不同于朱元璋的节俭,喜欢大气奢华,宫殿修的很漂亮气派。

  住进了昔曰徐淞居住的静心坊,屋里摆满了朱棣得来的战利品,玲琅满目的古董玉器,带有异域风格的金银器皿镶嵌着各色宝石,松软美丽的波斯地毯,蒙古人视为传家宝的挂毯和精致的手工艺品,仿佛走进了博物馆。

  徐灏拿起一只类似高脚玻璃杯的酒器,立刻联想到了蒙古人掠夺来的各国工匠,也不知还有没有后人生活在这里。

  可惜这么多年了,即使有后人活着,或许都早已把祖传的手艺给遗忘了,要不然玻璃早就问世了。

  琉璃似乎是玻璃的一种,好像又不是玻璃,可惜自古以来都是皇室专用,使用者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即使是勋贵,不过是求来一点点当做药玉使用,四品官以上和状元方有资格佩戴琉璃制成的首饰。

  在古时,琉璃比水晶还要珍贵,乃是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徐灏对琉璃没有念想,不能大规模使用的东西,再珍贵也没用。

  转念一想,即使发明出玻璃来恐怕用处也不大,早晚沦为上层人物装潢用的门窗摆设,用来推广玻璃大棚近乎不可能,成本太大工艺要求太高,本身玻璃也太易碎了。

  塑料大棚就更别指望了,有那化学水平干脆直接发明黑火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