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九十九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小姐姑爷**心,请了几个里长乡约和族人,东西南北又设了粥厂。

  这方面各地几乎大同小异,无需让饥民吃的饱饱,一天一顿足以。每人一大杓,足足的四碗够一家人活下去了。

  如此数管齐下,没几曰杭州城便恢复了太平模样,治安迅速稳定,很少有人聚众**,各地游人能够放心游玩,人心安定使得各行各业的运转恢复正常。

  城中有一个姓武的举人,曾做过陕西知县,听闻夏夫人的义举,感叹道:“此等美举,我辈峨冠博带的人不做,反教个三绺梳头两截穿衣的女人做了,真是无颜见人。”

  武家有样学样,把家里的几百石谷物拿出来,也是一边十二个钱一升,一边煮粥免费给人吃。

  陆续又有几家善心富人同襄盛举,沐凝雪遂派人到各家说:“每家的人手有限,又要粜谷又得煮粥,两下里照管不来,也总归没有许多米粮支撑。今得武爷等帮助,成就了一场好事,夏家很是感激。

  怕有人居心不良,买了这边又往那边去买,吃了这儿的粥又往那边来吃,稽查不得辜负了大家的好心,不如规划好区域,各自专管一处,人不得冒支,也省下了**乏术。”

  武举人喜道:“你家奶奶虑的极是,我竟没想过此节,就该如此办理。”其他几家纷纷同意,如此各家负责卖粮,夏家专门经营粥厂,负责十五天的煮粥,其他五家每月依次送来三天的粮食。

  其实有徐灏和朝廷的支持,单凭夏家一家之力即能坚持长期赈济,每当其余几家粮食没了,夏家就帮着从官府手里平价买来谷物,不额外花费各家一文钱,正是因为几家毫无求助同乡的想法,团结起来一力坚持,仅仅两个月后,反而使得很多不以为然之人改变了看法。

  渐渐其他乡宦也想随着做些善事或为了名声,感动于几家确实是没有私心,便自发的聚在一起商议,众志成城用心算计着此事,最后商议把大家的粮食合并起来,继续由夏家牵头,好节省着渡过荒年。

  城内众多富家大姓也受到感动,纷纷出来捐米绢钱,都附在夏家等人的米铺和粥厂。

  结果和当年的萧家村故世的萧老太太一样,夏夫人由此声望大增,受到了全城人的尊敬。

  从今年十月初一为始,直到来年五月初一为止,总共七个月的时间里,因全城大户齐心合力,仅仅用了三万八千六七十石米,十八万六千多石的谷子,就把十数万饥民奇迹似的的养活了。

  其中徐灏不过用去了一万石大米和八万石谷子,对于徐家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完成了一件救人壮举,也成就了一次赈荒美谈。

  六月天公作美,可喜江南各地收了麦子稻米,拿住了秋苗。对此夏元吉俞士吉和官员纷纷据实上奏朝廷,朱高炽和大臣们非常高兴。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