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四章 谁为王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士奇和姚广孝等则竭力反对,反对的原因各有不同,总的来说都看出了安南的隐患,就和中国为何放弃了征服朝鲜的原因一样,历史已经证明了结局。

  对此徐灏一直没有表态,他在估计公然和皇帝唱反调的后果,转过头来问张辅:“姐夫你的意思呢?”

  张辅近年来受到妹夫持续不断的影响,多多少少有了些变化,不再变得惜字如金,起码在徐灏面前不会如此。缓缓说道:“杨士奇谏阻说‘陈氏虽无能,却颇得民望,其民多怀之,若骤行废止,恐至安南士兵结怨,钻营之徒势起,后患无穷也’,可谓是一针见血。”

  徐灏暗赞姐夫不愧是现在屈指可数智勇双全的将领,领兵打仗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他从接过主帅的那一刻起,就以攻心为上,功城为下,结合对手的实际情况做出决断,不仅仅只会带兵而不考虑政治文化等因素,这是优秀统帅的必备素质。可见成就功业者绝非偶然,何况历史上张辅四次平定安南,每一次都无一例外的获得全胜,如果不是最终窝囊的死在土木堡,历次北伐都是以朱棣为主,张辅的名声绝不应该在戚继光之下。

  张辅从来没有低估过南安人的战力,这也是他能获胜的原因之一,倒是沐晟等将领把安南人当成了未开化的土著,结果饱尝羞辱。

  徐灏说道:“安南人已经自成一国近千年了,强行吞并确实是后患无穷,没有本国人的拥戴,我们根本无法站稳脚跟,即使动用怀柔手段和同化之策,怕还得得被当成侵略者。”

  张辅沉默不语,徐灏知道姐夫舍不得放弃令他功成名就的地方,其实他又何尝想放弃这么大的土地?而现实是一旦选错了人,连年战乱会白白牺牲多少无辜将士的姓命?问道:“如果姐夫能长期在此镇守,则起码三十年内朝廷可以高枕无忧了,可否?”

  张辅一愣随即苦笑起来,他怎么可能长期留在安南?朝廷能放心?沐英父子的离奇暴毙乃前车之鉴,西北宋晟是两个儿子娶了两位大明公主,不然早就被召回京城了,这方面张辅比徐灏还要懂得明哲保身之道,比徐灏还会低调做人。

  而且这里实在是距离京师太远了,张辅岂能让妻子儿女在这里生活?

  徐灏也叹道:“目前国家之安危所寄,在北不在南。”

  徐灏是实话实说,明朝的防范对象永远是北方而不是南方,当年他曾要求鬼力赤诛杀黄金家族的后裔本雅失里,也派出了三十名锦衣卫去暗杀,可是没成功,本雅失里逃到了中亚帖木儿帝国,皈依了伊斯兰教,因世仇的原因对大明恨之入骨。

  去年帖木儿倾全国之兵,动用了一百三十万大军东进,二月十八曰到底没能逃得过宿命,在行军途中病亡,本雅失里趁机带领三千中亚铁骑返回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