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二章 等候_平凡的明穿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取代日渐**打宋朝流传下来的那些各地累世官吏世家。有的地方县城,上上下下都是父传子的油吏们一手把持,官员离开了他们,竟政令出不了大门。

  对此徐灏感到颇为意外,他没想到朝廷竟然要改变传统吏治,也是因有了选择的缘故,以往有选拔官员的科举,却没有选拔吏的标准,而吏也算是下九流的行业之一,在宋代饱受歧视。

  明朝的吏无疑翻了身,地位大大提高,并且因在洪武朝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经验丰富的官吏被任命成了官员,恰好如今乃是承袭洪武朝的洪熙朝,三年一次的科举还远不能填满各级官员的空缺,这就给了官吏以机遇,发生了很多事,有好的也有坏的。

  总之新式学院毕业的学生也正逢这个机遇,得以曲线救国凭借学到的知识理念,从文吏的身份脱颖而出,也渐渐让内阁六部官员认识到了传统小吏的不足,对于官场根深蒂固的吏治文化的陋俗,还有比读书人更熟悉的么?

  毫无疑问,徐灏没能达成改革科举的心愿,却间接一手促成了专业地方政务官阶层的诞生,即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群体,这对于明朝的影响至关深远也极有意义。

  刘三领着表哥出来,走了一会儿,说道:“里面坐吧。”

  李终南看着大门,不觉一愣,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问什么,横竖进去就知道了。”刘三笑着拉着他进了二门。

  迎面出来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妇人,朝着刘三冷笑道:“你还知道回来啊,一离开我的眼睛,马上捣鬼。”说着,看见了后头的读书人,忙问道:“这位爷是谁啊?快进屋里。三儿,你怎么不引见引见。”

  刘三笑道:“别急,这是我家的表兄。”

  孙寡妇不言语了,刘三对李终南说道:“这是我家姑娘的亲娘,左右是自己人,行个常礼吧。”

  李终南不知所以的做了个揖,李寡妇瞧不上刘三的亲戚,略微弯了弯腰,转身走了。

  刘三带着他来到自己的屋子里,李终南见屋子位于二门的角落,里头放着张床,墙壁上挂满戏曲牌和胡琴等乐器。

  靠窗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刘三招呼表哥坐下,赔笑道:“你先坐一下,我出去应付下就回来。”

  李终南也知道他的营生,答应了,等刘三出去了,随手翻弄桌上的本子,什么斩黄袍空城计之类的戏本,五花八门,他素来不好这个,也不晓得个中的道道,最后翻出来本账薄。

  打开一看,第一条就是某王府的长史,接着什么六部主事,五寺某官员,所谓五寺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以及鸿胪寺,还有什么公侯伯府,某省的知府,都是些了不得的贵人。

  李终南一遍遍的看着,出神的心想。“瞧不出一个不起眼的宅院,倒有朝堂上的签名薄呢。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