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5章 铸钱:亏钱的把戏(深情地呼唤月票)_调教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愉快地接受了这种赞美,毕竟火器的出现,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新时代地诞生。更是代表着武力优势由游牧民族渐渐向农耕民族倾斜地伟大发明与创造。

  “铜……”李治咬牙节齿地恨声道,仿佛那玩意跟他是世仇一般。“为我大唐千百年之民生,我会尽快想办法请父皇出兵以据吕宋,我大唐总不能老是为了铜而犯愁。”李治用地力地拍了拍案几,瞅得出,李治地表情就跟输急了的赌徒没啥子区别。不过也是,在这个年代,铜可以称得上是全能金属,就算是钢铁地重要性都还比不上铜,因为铜不仅仅可以打造生活用具,更是大唐地货币原料。

  铜钱这玩意可不好铸,铸钱由前汉至贞观年间都是一项极为让政府头疼的大事。铜地产量相对于大唐来说也不算是少的,但是由于铜的用途极为广泛,反而造成了这一贱金属的紧缺,而且,铸钱业的成本也极高,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微利可图,汉代的贾谊即指出“铸钱之情,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到贞观初时也同样如此,官府铸钱每千钱的成本约为七百钱,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地成本率,这其中还不包括工匠地役钱,而且,大唐除了长安、洛阳、晋阳之外,江淮之地也设有钱监铸钱,但是如果把江淮的钱由江淮之地输送到长安,连上运费地话,每贯钱的成本总计竟达三千钱,也就是三贯,也就是说是铸钱不是赚,而是亏,并且是大亏特亏,故此曾有人上书李叔叔这位大唐皇帝,铸钱不杂铅铁则无利,杂则钱恶,也就是所谓的劣质钱。

  官府即处于这一两难地尴尬境地。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经济运行良好,国库充裕,这时往往钱质精良,重如其文,对恶钱的控御也较严,但当中末期危机四伏、财政捉襟见肘时,则往往发行恶钱,以作为缓解危机的手段。

  不过嘛,这一情况从前年开始就已经好转,并且开始改观,如今大唐铸钱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浇铸法,而采用的是武研院用来冲压盔甲的那个水力冲压机,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仅极大的减少了成本,同样了加快了铸钱的速度,更令人欣慰的是,成本已经从最初的七百钱下降到了三百钱,毕竟采铜要钱,把铜和锡铅溶合成铜板也要钱。

  可问题是,铜就那么多,铸钱铸的再快就个屁用,别说是李治,李叔叔也愁,户部也愁,每年大唐的铜钱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不仅仅是因为大唐,更是因为周边的诸国,沸腾手打。他们都已经把大唐的铜钱当成了硬通货,也就相当于是大唐的铸钱业需要支持数十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也同样造成了大唐的货币紧张,还好现在大唐除了铜币,帛布也能用作实物货币,不然,大唐怕是真要陷入一种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