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2章 变化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里冒火气。

  比如说,京城市的饮食服务业在这一年有个明显的变化。

  由于外来人口的持续成倍增长,还没有完消化“知青返城”问题的京城市政设施和服务体系,变得更加难以承重,与市民的现实生活需求发生严重冲突。

  不但“吃饭难穿衣难住店难理发难洗澡难修理难”这些老问题愈加凸显,交通难也成了新问题。

  尤其这里面还有一个时代的特殊性。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年龄不饶人,在这一年都逐渐退下来了,开始换徒弟们当大拿。

  偏偏价码却因通货膨胀又上去了。

  这还能不招致怨声载道吗?

  因此,哪怕是既“号召兴办夜市”之后,京城政府以更有力,更面的号召,来发展市政服务设施和第三产业,让城市现代化开始了第一次“面升级”。

  但对于老百姓来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政府的措施感到满意和理解。

  关键就是差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大幅下降上了。

  这就叫“老鼠下崽儿,一窝不如一窝”啊。

  另外一个,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对经济和金钱的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过去谈钱者鄙,到如今“国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就能说明人心巨大的转变。

  而这种心态转变又导致了商业氛围的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商品种类开始变得多样,许多商品不好卖了,企业和商业系统的职工收入又都开始与效益挂钩。

  于是,各种邪门歪道也不分公的私的了,一起开始横空而出。

  像京城晚报就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并无散装华姿香波出售》,来反映在夜市买到假货的遭遇。

  原来,这位读者从“东华门夜市”买了一瓶散装华姿洗发香波。

  回家一用,发现和以前买的原装洗发香波完不一样。

  不但气味差异很大,使用效果也很不好。

  后来,他写信给生产厂家,方知上当受骗,买到的是冒牌货。

  而国营商店也好不了多少。

  没几天《京城晚报》又刊登了一件新闻——在“大栅栏”的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打折甩卖的库存羊毛衫就遭致了顾客集体退货。

  敢情有人发现了在羊毛衫的包装纸上写着是沪海生产的腈纶商品。

  当时售货员还不肯承认强词夺理,说“纸是纸,货是货,纸货各不相干。”

  结果有一位懂行的顾客,拿打火机当场试验,发现羊绒衫材料烧过是硬的,确定腈纶无疑。

  在场的群众都忍不住义愤填膺,这家百货店才肯给这些顾客退钱。

  但最严重的问题,其实还是出现在冰箱上。

  这一年,京城市场上电冰箱供不应求。

  尽管物价局明确电视机电冰箱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不会涨价。还发出《加强电冰箱价格管理的通知》。

  但不同百货公司电器柜台上的同款电冰箱产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