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1章 鲍鱼的价值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自布置交办给的任务,就是要求招待外宾的国宴上要用辽东半岛的鲍鱼。因为北纬39度的海水不冷也不热,最适于鲍鱼的生长。

  任务下达到黄海的獐子岛后,当地人们备感光荣和自豪,尽管鲍鱼在冬季都深藏到礁石深处“冬眠”,很难寻找足迹,但年轻的潜水员王天勇鼓起勇气,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潜进砭骨的海水里寻找和捕捉质量高档的鲍鱼。

  每一次浮出水面,他的潜水衣就被冻成一层玻璃状的明盔亮甲,用棍子一敲,就咔嚓咔嚓地往下掉冰碴儿。就这样,他先后奋战多天,下潜一百多次,终于捕捉到一千多公斤高质量的鲍鱼,火速送到京城。

  于是《华美联合公报》发表之后,总理为此致电,特别表扬为这次重大外交成功奋战过的劳动者是“幕后英雄”。至今,王天勇的照片还高挂在獐子岛英雄谱上。同时,全国人民也就都知道了海里的这种玩意。

  之后,随着经济浪潮的腾飞,人们的口袋里有钱了,饿怕了的国人第一件事就把钱花在了吃上,来弥补长期亏欠的脾胃。而一旦大鱼大肉腻味了以后,顺理成章,“生猛海鲜”的热潮便随之涌起。

  会挣大钱的商人索性趁热打铁,大力鼓吹炒作,宣扬上过国宴的鲍鱼有极大的营养。说鲍鱼富含丰富的球蛋白,营养价值是核桃的七八倍。鲍鱼的肉中还有一种神奇的“鲍素”,能够破坏癌细胞生成。

  他们还说鲍鱼具有滋阴补阳功效,平肝,固肾,调整肾上腺素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补阴补阳的食物一般是有着严格区分的,如果你阴虚吃人参,更会升腾燥火甚至大流鼻血,而鲍鱼却阴阳并用,补而不燥,绝无副作用。

  于是鲍鱼的身价便节节攀升,没多久就俨然成了各种宴席上的大菜。什么清蒸鲍鱼、红烧鲍鱼、酱焖鲍鱼、龙井鲍鱼、一品鲍鱼、鲍鱼裙边……总之,只要有了名字带“鲍鱼”的菜品,请客的或被请的人,都会感到一种高档的品位。

  然而,鲍鱼鼎盛辉煌的时候毕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八十年代之前,虽然它已经有幸担任了国宴的主菜,但以实际情形来讲,它的真正地位一直距离这种官方赋予的“高大上”定义相差甚远。

  因为一是价钱没有放开,属于完全的计划经济,没有商业利益,就没有人主动挖掘其价值。而滨城本地人又素有“棒面肚子,料子裤子”之称,老百姓根本舍不得在吃上“奢侈”,所以鲍鱼肉尽管只卖两毛钱一斤,在水产商店完全属于难销的货,基本无人问津。

  二来当时物资流通性太差,后期加工也跟不上,以至于这种玩意一直只限于本地消耗,不是海滨城市难以觅其踪迹,在全国范围便很难获得恒久、持续的价值认知。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