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2章 暴发机会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人都跟着点头,显然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只是这个问题在今天看,却显得有点幼稚可笑了。洪衍武当然没被问住,坦坦然又举了一个例子。

  “不是必需品又怎么啦?官方定价低又怎么了?你们难道忘了茅台酒了吗?”

  确实,要这么说,茅台酒应该是一个更恰当的实例。

  因为茅台同样是比较奢侈的消耗品,老百姓的日常对这个东西很少有需求。并且官方定价才八块钱。谁家碰到值得庆贺的喜事,要真想买个一瓶两瓶,也几乎人人都买得起。

  但实际情况却又不是这样的。正因为茅台酒产量有限,虽然官方定价不高却绝对无法惠及大众。

  对身居高位有门路的人,它当然就是八块钱。可没这路子的老百姓,你就只有找能弄到手的人乖乖加钱了,二十是它,三十是它,四十、五十也是它。

  像前一阵,洪衍武为了“大将”婚礼,通过招待所谢经理买到的茅台就是二十块一瓶。

  那还是商业系统内部的友情价呢,而且再想多买也没有了,一箱12瓶就是谢经理最大的能力了。要不怎么还送了谢经理两瓶呢?

  没办法,官价定的再低,买不到货一切瞎掰。

  实际上在这个年代,社会上的所有商品一直就存在“双轨制”,国家后来正式发现这个情况严重,不得不发布相关管理政策时,那早已经是后知后觉了。

  这个例子一举出来,“虾爬子”就没话说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可“巴蛸”想了想,还是有一个挺关键的问题不明白。他就问,要是按照洪衍武这个理论,海参的价格也应该像茅台一样,远比水产商店的价格要高出一大截才对呀?可为什么现实中却是截然相反呢?

  这个问题,洪衍武也没为难,他想了想,很快就切中要害地做出回答。

  “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茅台这种东西,民间可没法自行生产,能搞到的渠道必定要通过官方。但能捞海参的‘海碰子’可就多了。从产量上看,‘海碰子’每年的一百吨,基本可以撑起滨城海参产量的半壁江山了,绝对是最有效补充货源。”

  “再加上‘海碰子’私卖海参属于闲散交易,难以形成规模,在交易价上缺乏共识,一旦着急用钱就急着低价出售,最关键是交易对象还找错了。价儿要能卖的上去才怪呢。”

  “不过要说其中没人靠卖海参发财也不尽然,那些每年旺季跑到海边成批收购的主,就是懂得海参真正价值,能够高价再倒手卖出去的精明人。”

  这几句话一说,再没人有疑问了。洪衍武讲述的道理既符合逻辑又符合人情,还有实证,完全是天衣无缝的让人信服和敬佩。

  尽管“海碰子”们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很多人还消化不了。可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