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0章 返京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是大概率的事。

  总之,家里是一切安好,样样都比较顺利。反倒是母亲并不知道洪衍武和陈力泉受伤的事儿。总一个劲儿地打听他们这边的情况。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因为杨卫帆走的时候,洪衍武特意嘱咐过,让这小子只说他和陈力泉是在滨城跟着渔船出去“钓海螺”、“戗鲍鱼”,每天每人能挣十块钱,因为生产大队年底给结帐,才暂时还不能回家。

  这样有了借口,既免得父母家人替自己担心。同时也就顺便铺垫好了理由,以便他日后回京,可以光明正大地拿一部分钱补贴家里。

  说到这儿,那还得再夸夸杨卫帆这小子。

  因为杨卫帆情商实在是高,他和“小百子”到洪衍武家的时候,不但完全遵照洪衍武的嘱托办了该办的事儿。还临时发挥,替洪衍武的十六箱“私货”茅台找好了借口,说是替自己保存的。

  并且最后,见洪衍武家里条件贫寒得不像话,他还大方地拿出来一千块做见面礼,想替洪衍武孝敬父母。而他理由就是洪衍武和陈力泉当初在滨城帮他赶走过流氓,是他的救命恩人。

  这固然把洪家人吓了一跳,感到难以接受。可有“小百子”作证,杨卫帆又是个军官身份,不由得他们不信。

  所以最后王蕴琳感到盛情难却,还是勉强收下了三百块钱。但再多可就不敢要了,在当年,这三百元已经足以使一个赤贫家庭步入小康生活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每次通话,王蕴琳都必然会盘问洪衍武和陈力泉好一阵,问他们干活累不累,说出渔虽然赚钱多,却是最苦的活计,要他们千万别为钱不顾身体。

  另外,还总问杨卫帆回滨城没有,让洪衍武一定要对人家表示感谢。

  就这样,家里那边算是让洪衍武彻底放了心。他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海碰子”们的公帐上,和如何处理好首尾,把存量海参彻底脱手的事儿上。

  现在外面的实际情况是,海参交易早已死灰复燃。可以说,前段时间,政府的严管政策基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随着元旦的临近,甚至海参交易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价格也上涨到了一百七十余元。

  所以这么一来,大多数的“海碰子”们,对手里现在所剩无几的五百来斤海参就颇为留恋,都有点不愿意出手。

  可洪衍武又哪能容他们犯糊涂呢?就摆事实讲道理地开了一次会。

  他的理由主要有三条。

  第一,是在12月份,政府扩大了海参的捞捕力度,听说又从青岛调来了不少海参补充市场。这都是为了两节的供应需求。

  现在新晾晒好的海参已经开始逐批上市。商店里已经能见到按本供应的海参了,那么完全可以想象,很快海参缺货的局面必然大为改观。

  第二,民间资金参与的程度已经如火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