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购销缩影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上班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仍然重新走上了街头。

  他们要来一次不遗余力的再次采购,想买一些正常配给之外的“年货”,好让全家人都能过上一个“肥年”、“好年”。

  要照常理而言,以洪衍武和陈力泉目前的经济实力,似乎实现这个愿望很简单。

  可实则不然,因为在当年,物价虽然低得令人瞠目结舌。可有一样,当时既没有自由买卖的市场,也没有自由流通的商贩。由于东西太少,想多占你有钱买不着。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特色。

  除此之外,当年的百姓家庭也没有冰箱,各种保质期短的食品一旦购买太多,也很难储存,放坏了同样也是大问题。

  所以在这件事上可就让人有点难以下手了。买什么,怎么买都得费点心思。那真是个技术活儿。

  一开始,洪衍武和陈力泉先去了最近的自新路副食店,想看看有没有什么空子能钻。没想到那里人头鼎沸,都快下不去脚了。

  而他们才站在角落里观察了一会。不但发现卖花生、瓜子的柜台突然挂出了“免战牌”,让排了老半天大队的人民群众怨声载道。在卖鸡蛋和酱醋的柜台上,还发生了两起售货员和顾客的斗气儿冲突。

  有意思的是,这两件事无论孰是孰非,不但都以售货员一方大获全胜而结束。而且极具年代特色,完全可以算作是当年物资短缺时代极具代表性的两个缩影。

  咱们先说有关鸡蛋的事儿。

  由于当年很少有鲜鸡蛋出售,都是从遥远的地方用集装箱长途调配而来,搁在冷库里存放了不知多少天,几斤鸡蛋里难免有个别“坏蛋”的现象。

  而那时,鸡蛋又是“贵重”食品,一个是一个,连春节都没额外配给,居民全得靠平日每月一人一斤的定量。

  所以往往副食店柜台上都有一个用三合板钉成的箱子,挖出鸡蛋大小的槽,槽下垫一层玻璃,箱内安有灯泡,名曰“灯箱”。其目的是把称好的鸡蛋挨个放进槽内照照,看有无“坏蛋”。

  但这个东西虽然实用,可具体的使用权可控制在售货员的手里。这些手掌“实权”的主儿,往往是对有关系的亲朋好友会恪尽职守地“照应”着,但对大部分普通顾客可就没这么周全了。

  因为一来是平添麻烦,二来副食店还得承担这些坏蛋的损耗。谁愿意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呀?

  结果就因为这个情况,今儿就有个顾客不乐意了。敢情排他前面的就是个售货员的熟人,买鸡蛋时不但没要本儿,还挨个照,挑出了五六个坏的,人家拿走的全是好的。可到了他这儿呢,售货员立马就没了热情劲儿,嫌麻烦就不给照了。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顾客的心里就不平衡了。当时他就说我买的鸡蛋也一个都不能坏。否则我就找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