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偷三不偷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盗亦有道”的侠味儿。

  没错,偷老百姓算什么本事?偷这两种人才是够解恨的。

  洋鬼子一点不冤枉。

  从清末到如今,哪一个外国人对咱们看得起过?哪一个对咱们不是鼻子朝天,作威作福的?

  要说,金发碧眼的毕竟没虐杀过咱们,姑且还可以原谅一二。可那祸害了咱们八年的“****的”,活剐了都应该的“小鬼子”,怎么摇身一变,也成友好邻邦了?

  当官儿的当然更可气。

  他们绝对是吃喝不拉空,好事儿不让人。

  还别说“运动”中他们遭罪的事儿,大家都遭罪。可他们现在毕竟是熬出头了,如今可过得挺美,好多老百姓就是“解放了”,也得照样过着穷困日子。

  而那些大多数没倒霉的的呢,连他们带他们的子女全都长期享受着特权,当兵、留城、好工作,似乎就是全为他们准备的。把天下的好事都占尽了。

  相反的,像他们这样老百姓家的孩子,但凡有一条活路,能找着一份糊口的工作,也不至于把脚踩进这一行啊?

  偷!就偷!不偷他们偷谁的?偷他们,那叫替天行道,叫劫富济贫!

  而除了以上这些,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伸手来”一身本事已超凡脱俗,他们几个就是绑一块儿也没他一个人上阵管用,弄不好还反倒帮倒忙。

  比如在故宫,“伸手来”跟着七个“小鬼子”后面进了一趟“太和殿”,再溜达出来的时候,身上多了七个钱包,一个也没放过。

  再比如说,在“丰泽园”饭庄的贵宾包间里,“伸手来”假冒熟人进去敬了一圈酒,握握手,拍拍肩,就把里面五个林业局干部身上的钱都席卷一空。

  这样的手段,谁能做的到?

  就是不提手艺,专说眼力和气度吧。

  人家每次可都是盯准了才下手的,讲究一天顶多就做“一手活儿”。只干一趟,恨不得就够几个人吃一个月的。

  这又有谁能比得了?

  所以说,跟着“伸手来”的这几天,不但彻底结束了过去点灯熬油靠蹬“夜班车”,活受罪的惨日子。

  也让“滚子”感受到了一种自身层次眼界提高。产生了一种想像师叔这样,“天下任我行,随意取财货”的热切渴望。

  至于第二件事儿呢,是“伸手来”替他们几个人报了仇,大大地出了口恶气。

  怎么呢?这事儿就得提一提“滚子”和“大眼儿灯”、“二头”落到如今窘迫处境的由来了。

  前面说过,去年洪衍武刚回京的时候,“二头”因为惦记上了“把子”的位子,想借着尤三和洪衍武起冲突的事儿来浑水摸鱼,算计“弓子”一把。

  他就一边挑唆“弓子”的亲信“邪唬”对洪衍武报复。另一面又跑去跟洪衍武卖好,

  当着洪衍武的面,不但给了“孝敬钱”表示愿意臣服,还提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