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六章 非议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到了,还有小说原作者来难为。影片中有一场表现翠姑感谢养父养育之恩的戏,翠姑给养父下跪。原作者对此大有意见,说一个党员给另一个党员下跪成何体统?始终不肯放过。

  最后逼得女导演再次发挥了聪慧,在剪辑时,先表现翠姑下跪的趋势,然后切入别的镜头。等审查完后,再重新衔接上来。

  可哪怕是解决了重重的困难,最后还有一大关在“京影厂”党委、“艺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三堂会审上呢。

  在审查《桐柏英雄》全部对白双片的这一天。当日放映才刚结束,“京影厂”放映室的灯光还没亮起来,炸了锅一样的批评声音就传来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看得头都疼了。”

  “这是什么玩意儿啊?会不会拍片子?”

  持这种意见的关键原因,在于这部电影在彩色片中不断插入黑白片的倒叙、回忆、幻觉等,删去了原文学本中的大量台词。这种新浪潮的电影语言,让有些老同志很是接受不了。而他们的意见就是要把这部电影给彻底“枪毙”。

  见此情景,整个摄制组简直失望透顶。他们都以外这部电影无缘再与观众见面了。

  好在最终,“京影厂”的厂长挽救了这部影片。这位厂长极力要求先不急于否定,要邀请社会上电影界的专家来讨论一下。而在得到了文艺理论家和文化部副部长的肯定之后,这部电影的“政治关”才得以化险为夷地通过。

  由此可见,当时社会上的“棍子”仍旧为数众多,反对人性化的顽固派拥有着很庞大的势力。

  于是乎,杨卫帆的麻烦也就同样必不可免地到来了。

  7月1日是“建党节”,当日“海政歌舞团”必然有重要的演出任务。大约是酝酿了许久,一些挑剔和反对的意见,借着有特殊纪念意义的这一天开始冒头了。

  就在“海政歌舞团”在对部队党政机关慰问演出结束后,当时就有两个军队里较高级别的政工干部表示要对《军港之夜》这首歌提提意见。

  他们认为这首歌曲好听是好听,但曲调是和歌词不是太软绵了?他们建议这首歌曲最好能做一些修改和调整。一是增加点振奋向上的革命气势。二就是让演唱者表现出铿锵有力的革命意志来。

  对待这样不合理的外行建议,当时“海防歌舞团”全员谁也没当回事。

  但就和历史中原有轨迹中,词曲作者曾遭到的非议一样,这件事就像突然敲响了批判大会的钟声,引得各种批判意见接踵而至。

  才过去一天,许多报刊就对此事发表了评论文章。

  军队刊物是政工部门的喉舌,自然多以不点名批评、督促改正为主,大多从政治觉悟为出发点,认为两名政工干部的意见有道理。

  而社会刊物是单纯以一个新闻热点出发,想让读者来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