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陈布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几个老师傅事后都后悔上了,觉着应当早买下点来自己留着用。这都卖了,今后没准就买不到了。

  真明白的人还不止这几个人呢,老苏也是。

  这个资深老裁缝一看洪衍武拿来的布,伸手折了几折就由衷地称赞上了。

  老苏说经线纬线都用得好,才能这么顺,这么软。像这么细的好夏布已经十多年未见了。而且能把苎麻纱线织成罗布的样子,这技术也基本失传了。这布买得绝对值!八毛?一块都该买!

  把洪衍武可给美坏了。

  紧跟着,苏家父子一起忙和了得有俩礼拜,整个观音院东院四家人就都有了新夏衣。

  在此声明一下,这可不是洪衍武无端地傻大方啊。

  人家苏家爷儿俩制衣不要钱,又总是帮忙,礼尚往来,用布料酬谢是应当的吧?

  边家也不用白送,边建功如今能挣了。听洪衍武推荐,听说这料子凉快,特痛快给全家人都订了一身。

  唯独老丁是死抠儿,真不舍得掏钱买。

  最后是洪衍武觉着反正手里料子多得是,别全院都有了夏衣,独拉了丁家也不好。便主动嘱咐苏锦又给丁家老两口一人制了件上装,算是敬老了。

  这一下,全院人才都一个不差的感受到了“夏布之美”。

  上岁数的用的是本色或灰蓝,年轻人用白色,女性们还绣上点图案。

  这新衣服一上身,除了洪家老两口和苏裁缝是见过的、用过的,其余人竟全都有了“以前的夏天算是白过了”的感叹,人人喜爱。

  不过说起来,在所有人里,“糖心儿”却是最幸福的。

  因为她不但有浏阳夏布的衣裳,别忘了,王蕴琳还单送了一块料子,由苏锦给做了成衣呢。

  那身衣裳也是过去的料子,比浏阳夏布还好,叫做“香云纱”,也叫“拷纱”,“茛绸”,“薯莨纱”。

  这是我国广东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天然丝料。是将原色天然面料,直接用野葛(茛)茎中提取的汁液浸泡并经过淤泥涂封,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太阳爆晒等特殊工艺制成。

  同样是纯手工制作,十分珍稀。

  它的好处是夏天凉爽,冬天轻柔,穿洗越久,手感、色泽越好。特点是走起路来,衣服摩擦会“沙沙”作响。

  唯一的缺点,就是共和过的舞台和电影里,这种凉快的布料成了“三民党”特务的专业服装。

  这便让人很头疼了。所以王蕴琳的这块料子才会在柜子里压了多年。

  本来老太太也想让“糖心儿”在家随便穿穿的。可没想到“糖心儿”干脆用它做了一身连衣裙。

  这下可就能光明正大穿出去了,反倒更显靓丽。

  就连王蕴琳见了这身衣服也夸得不行呢,不能不说“糖心儿”聪慧。

  说完了家电、厨卫设施、衣物,还有纳凉用品呢。这些东西也是不可或缺的。

  就比如说扇子吧,过去有句俗话,“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

  倒不是真说这人有多么抠门,而是说扇子这东西的重要性。

  这点绝对没错。夏日之中,人人几乎须臾不可离手。

  就是洪衍武有钱,提前用上了电扇,可他也离不开扇子。因为总不能随身背着电扇不是?何况又哪儿找电源去啊?

  可有一条也得知道,虽说人人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休养不同,所用扇子亦有区别。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