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听劝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知道教育局能力有限,可不一定要房就非得是新的单元楼啊。新房子没有,旧房子总行吧。楼房没有,平房也好啊。其实不怕房子破旧,只要有房就是好事。一间少不少,也比没有强。

  而且照他看,其实这事儿很有谱。他说常局长毕竟吃了这么多年苦头了,临退休提这点要求不过分。这点事上头不批,于情于理过不去。别忘了,常局长还占着个官位呢,就为了他能踏踏实实走人把这位子给别人。上头领导也会尽力周全。

  何况该请客请客,该送礼送礼,教育局清贫不是吗?那更吃这一套啊。关键总得试一试,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连自己都不争取,别人又怎么会主动帮忙呢?

  这番话确实说动了常局长。于是从这天起,这个从未开口求过人的死性人就硬着头皮开始走门路,忙和这件事了。

  为了闺女他不怕花钱,也不怕拉不下脸来,四处请客拜神不算,还给市局专管领导送了重礼。

  还甭说,真没白忙和。不知是他的苦衷获得了同情,还是明年就想安心退休的许诺起了作用,又或是那些名烟名酒和大鱼大肉的效力。

  几个月后,他居然争取到了一个四间半房的独门小院儿,位置就在离常家很近的“平渊里”。房确实不怎么样,可空间大,房子多啊,连院儿带房一百多平米呢。

  这种结果连洪衍武都没想到啊,说真值了。

  就这样,从此之后,常新华两口子就算有了自己的家。至少周末他们可以来这儿过一天正常的家庭生活了,同时就近看看父母也很方便。

  常新华很快就有了身孕。女儿为此特别感激父亲,常局长的心里也终于过得去了

  是的。尽管违背了自己的做人原则,临退休晚节不保,庸俗了一把。可这么干能换得女儿的解脱,外孙女儿的出生和一家人每周一日的团圆。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事实上,这个小院儿对常家人的帮助还不止于此。

  九十年代,当这里面临拆迁改造的时候,深知行业内幕的洪衍武代表常家和拆迁办交涉,一下替常家争取到了三套两居室。让常家从此也拥有了多张房产证,步入了“吃瓦片”的行列。

  尽管后来常新华夫妇都下了岗。可常家人一点不愁。就靠出租闲置房屋,足能保证常新华一家生活无虞。

  当然了,这就更让常家人时常念叨洪衍武的好儿了。常局长就经常感叹,说儿子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有这么个好学生。

  常显璋自己也说,没想到洪衍武小时候那么不是东西,长大了还挺重感情。而且居然比他所有的学生本事都大。这概率简直就像奇迹。要不是因为有他,咱家的日子绝不会上这么高的台阶。

  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吧。

  尽管时至今日,也无人能彻底描述清楚,几十年的福利分房政策究竟给国人带来了什么。住房制度改革又对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但人们一生面临的确实全是选择题。

  具体到个人生活而言,或许就因为身边有个特别出色的亲朋好友,在某一个关键时刻听了这个人劝,做出了一次正确选择,以后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