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四章 行家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额丢主家的脸面。

  所以请谁来办,合适的人选可就不那么容易找了。

  另外光有厨师还不行,知宾的、摆礼的、让座的、斟茶的、上菜的都要用人。至少也得要雇请十几号人来帮忙。

  过去这不算什么难事,但现在人谁也不愿意为俩钱去伺候人。哪怕肯多出钱,找足人手也要费不少周折。

  其次,外请的厨行只出人手。弄不好连材料都得主家自备。所以要用到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以及茶碗茶壶,乃至灶台炊具都得主家自己备好。

  像过去,灶台专有行家里手来砌,喜事上的礼仪用品由“喜轿铺”出赁,宴席上的锅碗瓢盆、炊事用具由厨行和饭庄子出赁,茶具和水壶由“火壶茶会”出赁,桌椅板凳、成套餐具则由“家伙座儿铺”出赁。

  另外还有负责搭喜棚的“棚铺”,专门扎彩的“京彩局”,供应礼俗用品的“京纸铺”、供应“龙凤喜饼”的“饽饽铺”和出“喜字馒头”的蒸锅铺。

  哪怕是办新式婚礼,租用文明结婚礼堂,所要用的各种陈设。新郎的西式礼服、新娘的婚纱、头纱、珠冠、头花、手花、拉纱小孩儿的礼服、花篮、花车、西式乐队,也有“绒线胡同”的“紫房子”可以承办。

  总之,无论哪一样哪一桩都有来路和出处。主家只需掏钱雇买就行了。

  但现在这些买卖铺户早就都没了。可这些东西吧,有的能省,有的还真省不了。

  如果要办,那一样样的就得自己操心了,都得去挨样现抓现找。

  麻烦不说,关键是许多东西租不到了只能买。花钱肯定不老少,还得要人往家运送,这些事儿也得先有个算计才好……

  李福刚说到这儿,洪衍武就已经听傻了。

  他可从没想过在家要操办这么个事儿,涉及到的东西会那么多多,需要处理的问题会那么琐碎。

  想想看吧,这么多繁琐无比的事情,千丝万缕的头绪,那不是凭勤快、细心肯花钱就能解决的。好多问题没经验连想都想不到。

  要是就靠他自己筹措,还别说体面了,一个考虑不周,那就得办砸锅的笑话。

  好在有李福在,这才救了他的急,替他担了操心受累的重担啊。他又不傻,哪儿能不念李大叔的好呢?又哪儿能不心甘情愿地把“总调度”的名头让出呢?

  于是,当场洪衍武就跟李福拍胸脯,表示一切服从听指挥。

  而且他还有自己的强项,那就是请李大叔放心,钱和人他都有。

  他说用什么东西该买就买,十个人的大圆桌儿先要他四十张,其他物件按照这个标准配备。反正他还惦记以后把老铺重张呢,买多少也不会浪费。

  人手同样不用发愁,买东西他可以派人派车跟着去,力气活儿不用李大叔操心。最后临到办事前,他保证能招呼几十口子过来,任由李大叔从中挑选就是了。

  这么一听李福到真高兴了。一个是他最担心的问题有了保障。二是他哪儿能不想老铺重张呢?

  老爷子连连说好,还说那一天要真来了,我怎么也得站在“衍美楼”堂前再招呼几天客人。

  话说回来,倒真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借着洪衍武的话,李福跟出了个好主意,是又经济又实用。

  敢情李福的意思是,其实根本不用买大圆桌。统一买四方桌即可,这种桌子的用处最大,日常自用都可以。而且只要加个圆桌面,铺上台布,立刻就变成十人座。

  搬运方便,好铺好撤,这有多么便宜呢?

  洪衍武立刻挑起大拇指,忍不住大呼高明。

  因为这就是经验啊,没干过的人,你撞破了头也想不出来。甚至因此,还刺激得他有了一个升级版的想法。

  他眼珠一转,很快就相当兴奋地说,“李大叔,回头我先给你拿三千块钱来。您还别买一般的桌子,咱先去信托行的木器店。您就专挑硬木八仙桌给我买,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我都要,不是一色都没关系,反正不是也得铺台布吗?那才真叫一举两得呢……”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