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章 晓市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盏孔明灯、照物不照人”的作夜交易特点而言的。至于俗呼“小市”,是为谬误。

  说起这种市场的历史,其实从明朝起就有了。旧传缘有世家中落,思以动产易米柴之资耻为人见,因于清晨提携旧物至僻处而形成。

  但事实上的晓市,卖的东西虽以旧货为主,但是新的、伪劣假冒的、偷盗的赃物等无所不有。

  也正因渠道来源不明,从中“大有找头”(行话,意为倒卖赚钱多)。晓市曾是解放前不少古玩铺的主要进货渠道之一。

  在旧时,这种市场历来分布在玄武门、德胜门、重文门等城墙附近偏僻处。因玄武门地近琉璃厂,故多为古董。德胜门多旧家具,重文门则以估衣为大宗也。

  只是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新政府组织工商、公安等部门大力整顿,建立市场管理处加强管理,取缔无照商贩、查处投机违法行为。旧货市场规模逐步缩小。经营旧货业务也逐步由国营信托公司、公私合营信托商店所代替。

  那么差不多到了1957年时,京城的“晓市”已经全然消失,本应不复存在了。

  但恰恰又是“运动”的来临,导致许多文物四散流落。十年过去,退赔政策实行之后,更是致使许多不识货的人手里有了不少老东西,着急变现者急剧居多。

  再加之改革开放之后,对民间私下交易行为管理渐宽。于是这种市场也就因一些原先的“从业人员”复出,重新焕发生机,死灰复燃了。

  只是当下的“晓市”和过去的“晓市”也有区别。以重文门为例,因为没有了城墙根儿,原先的东晓市挪到了红桥。

  另外摆摊的也不全是昔日的专业卖主,不少是新入行者。或是试水牟利,或是将家里的闲置物件拿来出售的。

  于是不专业的口头侃价行为出现,货物的类别也少了。

  当下贩卖的几乎全是半旧古董和旧货,不再有其他杂类。如生活用品的“老虎活儿”和“捯饬货”。

  这样也就没了昔日借灯光为障眼,借迷魂掌钢口,和用“托儿”蒙骗坑人的行径了。反倒让市场档次提高了,行市也纯净了不少。

  (注:老虎活儿和捯饬货,都指以旧货刷洗冒充新的。区别在于程度不同。捯饬货还能用,老虎活儿“吃人”,买回去几乎是废物。如举例,像以前有在晓市卖假烤鸭的,用烤鸭店收来的鸭架子煳泥蒙纸刷油而制,份量、外观一丝不假,只怕买主当时下口,这就是标准的老虎活儿。而用手艺拼接做成的卡字表,虽亦坑人较狠,但因计时功能未失,是为捯饬货。)

  在这种情况下,允泰因为自知不会在京久留,懒得慢慢挑选,拢住货再徐徐讲价。他就采用了抓货效率最高的“打跑锤”买法。

  就是以“多选择,勤跑道,少出钱,买精货,不划价,省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