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名角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背后的个人感情经历竟然是十分的凄苦孤单。

  而因为时代的戏弄,她在公众的眼中固然风光无限,但在私人的家庭生活里却又是在扮演着何等可怜的角色。

  到底怎么回事呢?这话还是得从当年俞宛妤从戏校毕业进入昆曲剧团说起。

  那个时候的她,父母已因车祸去世。她除了用全副身心向老演员学戏。在台下拼命地练,在台上拼命地演,什么也不关心,甚至还抱定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理念。

  那就是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戏剧舞台,而选择终身不婚!

  这绝非一句戏言,她是实实在在照做的。因为按她想,结婚就得生孩子,生了孩子就得养孩子。那么人就得变胖,功也就废了。

  何况家庭生活还牵扯精力,她实在不愿在这些事上浪费自己的青春。她只把艺术成就,视为值得她毕生追求的东西。

  以至于剧团的领导和关心她的老演员们,不但总得反复地提醒她,绝不能为了戏把身子搞坏了,也为她的个人大事发了愁。

  偏偏正当她初步成名,鼓足干劲向更高的艺术境界努力时,“运动”又开始了。

  在精神上完全与世隔绝的她,由于根本不关心政治,也不理解为什么要对传统曲目全盘否定。一下被打成了“封资修的黑苗子”,第一批受到了冲击。

  此后她便迎来了生命里最黑暗的日子。每天被斗、打扫厕所的生活内容尚堪忍受,可失去了艺术舞台,却让她觉得一切都失去了希望,没有了意义。

  于是,有一天她趁著看守打盹,她就用提前准备好的绳子拴上了房梁。

  但好在鬼使神差的,绳子断了,她居然没能死成。而险而又险的触碰到死亡边缘的滋味,又让她丧失了再一次尝试的勇气。

  这样在1973年,在她自杀未死的六年之后,她终以半残废的身心被“落实政策”到一家暖瓶厂当了杂工。

  正是在这里,她的气质和美貌引起了一位镀银车间工人的爱慕。这个强壮的镀银工虽然比要她小上四岁,可还是对她展开了锲而不舍的追求。

  说实话,在当时那种政治氛围下,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人不计较她身上的黑底子,这件事是让她相当感动的。

  而且经历了迷茫、麻木、消沈后,她已渐渐回转为冷静、认命、无求。

  在媒人的劝说下,当时的她想的就是舞台已经把她给甩了,永远回不去了,那么好,不如就找个丈夫结婚,像别人一样平平淡淡过完一生吧。

  如此她才会嫁给了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对戏剧一窍不通,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丈夫。而支持他们婚姻的全部基础,仅仅只是镀银工得知她这些年的遭遇,出于同情而湿润的眼睛。

  只是又有谁能料到紧随其后的峰回路转呢?

  1976年年底,刚刚结婚两年后,因为政局突变,又一次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