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差事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还在陆续增加中,相当有效的补充了农副产品和小商品的供给,满足了人们群众的需求。

  而管理集贸市场,当然属于工商局的职责范围。

  为应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局面,本年初,不但京城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拟定《城市农贸市场管理》和《农村集市贸易管理》两个试行办法。经市政府批转开始执行。

  而且总局也开始以京城各区县原来的“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为架构,建立起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并在分局其下增设工商所,培训市场管理人员。希望尽快实现,以这种基层派出机构为执行主体,来管理市场的目的。

  至于原先负责集贸市场具体管理工作的街道办事处,会在交接后变成协管单位,只按比例收取管理费。

  也正因为如此,宋国甫的工作最近又有了新的变动。

  在“五一节”之后,工商总局就决定安排一批人空降各区分局担任科室领导,充当业务骨干。

  宋国甫也在其列,他被调到西城工商分局“管理科”任职,工作重点就是负责建立工商所,依次接管西城区集贸市场。

  这件事有喜有悲。

  说是好事,是因为谁都明白,巨大的人事变化往往蕴含着提拔良机。像这批人选只会从总局那五百名“元老”中抽调。没这个资历,可轮不上号。

  又比如说,宋国甫上面就没给安排正科长。这意思还不明白吗?做好了副科就升正科,空着这个位子就是做筹功之用。

  所以实打实的,别看现在级别仍是副科,宋国甫却已经成了“管理科”实权一把手。哪怕加上局长、副局长,在分局“四科一室”的领导干部里,他也能排到前十位呢。

  反过来要说是坏事,是因为宋国甫办实事儿的能力比较有限。

  让他学着别人,照本宣科地把现有的集贸市场接管过来,对市场管理人员进行招聘和培训还算勉强合格。

  可问题是,西城区政府不同与其他的区县,有其特殊的一面。

  这个区的服装业历史上就很发达。特别是从改革开放起,为了走专业路线,区政府大力发展扶持本区的服装商业、服装制造业和服装加工业。

  而几年下来,在拥有了五个服装厂,一个知名服装商场和三十五个零活加工部的同时,区服装公司也积累了大量残次品和计划数目之外的代工商品。

  所以区政府有意在“西单商场”门口的空地上,开办全市第一个服装夜市。想通过个体户来的零散摊点以消化这批通过正规商店,难以卖出去的商品。

  应该说这是一个好主意,能同时解决企业和就业双方面的压力。

  可这也是一件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无到有建立一个全新的集贸市场,且完全无例可循的统筹工作。

  从管理人员到管理制度,再到营业设施,都得靠宋国甫自己想办法、拿主意。

  而他只是个摇头大老爷的料,具体实务上欠缺的东西太多。根本不知从何着手,对如何完成任务,怎么可能有信心,不发愁呢?

  没的说,他脑子里就洪衍武最有本事。

  10月3日,在京城最大的喇嘛寺院雍和宫经修缮后正式开放的这一天。他就去找洪衍武商量去了。

  而这件事对洪衍武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小子才粗略一听就乐坏了。

  西单?那是什么地儿啊?

  那是拿报纸包上臭狗屎,都卖得出去的地儿啊!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来嘛。政策终于放开了。

  于是他就说了,“哥们儿,这是大好事啊。你愁什么愁?干脆我给你统筹安排不就完了嘛,只要你愿意配合我,能听我的。这事儿我保证合理合法的给你办妥当了。回头你露一脸立个功,我也能捞点好处,咱们双赢的事儿。多好?”

  宋国甫自然大喜,连声应着,赶紧给洪衍武上烟。这么着,俩好哥们儿就一起合计起来了。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