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七章 筹划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甫怎么想,他都觉得不会有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干这个。

  更何况就是真能招上人来,他也不是就此放心了。因为万一买卖不好,来的人挣不到钱,那最后也肯定是个“黄”字儿。

  其实他怕就怕出现这种情况。打个比方,万一开了一个月就散了摊子了。那可就等于给政府脸上抹黑了。

  绝对是白忙和一场,最后反而无功有罪了。这又有多么冤枉呢?

  至于其他具体怎么筹备、怎么安排、怎么实施的苦、累、琐碎,那反倒是次要问题了……

  对于宋国甫表现出来的忧虑重重,洪衍武能理解。

  因为这就是这个年代人们的普遍状态。大家对怎么做买卖所知都相当有限。

  没人懂得什么叫市场规划,没人懂得什么是消费群体定位,他们也不懂得什么叫差异化经营,更不懂得什么叫时尚流行。

  这样就导致人们全是商场上的“近视眼”,什么都得亲眼看见结果才能相信,才能做出下一步反应,哪怕是管理经济的人也是如此。这不奇怪。

  于是为了让宋国甫放心,洪衍武就耐着性子简单解释了一下。

  他很笃定的说,宋国甫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服装和小百货绝不一样,这里面还有一个虚荣心和追时髦的问题。

  用的东西毕竟是搁在家里,再破也没人笑话。但衣服就不一样了。

  像滨城流传一句话“苞米肚子,料子裤子”就足以证明有人重外不重里,宁可亏待肠胃,也是要穿出个模样来的。

  即使京城人再务实,只在乎肚子,不在乎虚头巴脑。可总归有这样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不是?

  而且完全可以肯定,现在大批量年轻人已经到了适婚年龄,他们才是服装消费上的主力。

  为了找对象,总得穿出个样儿来才行不是?特别是姑娘,那有多少件衣服也总会觉得自己还是少一件。

  即使没钱没工作的,只是街上的小痞子也不要紧。为了追时髦,不还能跟父母伸手呢吗?

  那么信托行的旧衣服也就没什么干碍了。因为那儿的货色重料子不重款式,算不得时装,只适合老年人,完全不符合年轻人的需要。

  另外,也千万别小看服装公司给的折扣。这年头的老百姓消费习惯就是在乎价格。国营商店同款的还不减价呢。

  不管多少,只要价格真能便宜点,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那瑕疵、缺陷什么全可以打商量。

  总有人会觉得划算,“处理货”当然可以比商店里没毛病的货卖的更好、更快。

  而且关键是没有竞争啊,服装公司直批的货,满京城又只有这么一个服装夜市。常住人口刚刚突破九百万人的京城,要供不上这个小市场也就怪了。

  至于宋国甫发愁没有人会来申请执照办摊位,更是完全不用担心。

  就西单商场门口那点地儿,了不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