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章 圣地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超过他们的收入了。”

  “哈哈哈!”聊到这里,大家不免都笑了。

  那是一种颇有自豪,又有些欣然的心理满足感。

  要这么一想,这顿饭贵是贵点,可就冲这个,那心里也舒坦。

  不过尽管再喜欢这里,待到早上九点钟过后,洪衍武他们也得走了,因为今天就得办正事了。

  毫无疑问,洪衍武带大家要去的第一站必定是“群众街”,也就是著名的“高第街”。

  这个地方,现在的人或许听来陌生,但这对于八十年代初期全国各地的个体户们来说,却无疑是圣地。

  因为这条街既是全国开放的第一个工业品市场,也是全国第一个服装批发市场。

  不但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倒爷都要来这里淘货,九十年代也是国际倒爷扫货的重点。

  那时甚至一度流传着“到花城不去高第街转转,都不算来过”的说法。

  洪衍武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差不多十点钟。

  人还没进那个标志性的石砌牌楼,就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往来的都是跑城乡和临近城市的贩子,也有些港澳同胞,尽管还是上班时间,却仍旧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尽管秩序绝对没有洪衍武的夜市好,可繁盛程度却要超出不知多少倍。

  进街一看,更觉得这里似乎有做不完的生意。

  许多地方都正在大兴土木,兴建比较正式的店面。

  尽管暂时,是还没有店面的摊贩占了大多数。但路边也一样是货物堆积如山,甚至有的就散在地上。

  电子表、计算器、首饰、耳环、珍珠项链、洗发香波、化妆品、鲜艳多姿的时装,应有尽有,价格便宜,有批发,有零售。

  几乎全是从香港传过来的新潮样板,让人眼睛都不够使了,兴奋、激动,大有采购欲。

  最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才这个年头,“高第街”竟然已经出现专营户了。

  就是说只专营一类商品的商户。他们要么全是衣服,要么全是百货,或者全是玩具。

  像有个卖衬衣的,竖起一块木牌,一个小小的摊子后面居然挂了上百件。

  男式的,女式的,港式的,各种颜色,各种图案,罗列一处,分外醒目、新奇。

  自然而然呈现出一种专业化倾向,给顾客一种信誉感,极具吸引力。

  本来就热得身上难受,洪衍武他们便再也忍不住,每人都上去挑了一件港式衬衣。

  价钱倒也不贵,才不过两块五毛钱一件,“力本儿”试着划了一下价儿,免了零头,二十块拿下九件。

  只不过北方人身量与南方人不太一样,像陈力泉这样一米八几的个头极其少见,摊上根本没他的号码,摊主得带他去巷子里的库房取下货。

  再加上“刺儿梅”想换衣服得找个私密的地方,也就一同去了。

  可他们实在没想到,当那个戴项链、留长发、其貌不扬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