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五章 开眼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必须得拿外汇券交易了。

  只是话虽然如此,鉴于我们人情社会的特点,有人情在和没人情在可完全不是一回事,精明透顶的洪衍武是不会忽略这一点的。

  可没想到的是,想睡觉老天爷就给送枕头。

  他一打听这十一家工厂的情况,竟然发现京城最大的两家玉器厂,一个厂址在重文区龙潭湖北侧光明路11号,一个厂址在西城区车公庄北里榆树馆1号。

  嘿,居然一个是许秉权的治下,一个是宋国甫的势力范围啊。

  这可太有利了,那不就好办了吗?

  这样,他就分别求了许崇娅,拉着宋国甫,由他们陪着蹚道去了。

  还别说,有区长和科长的人情当敲门砖那就是不一样。

  重文的京城玉器厂和西城区的玉器三厂,一个是管业务的副厂长来接待,一个是负责销售的业务科长作陪。

  全都相当的重视,特别的热情。

  一听说他们来,是想买点好东西。当场满应满许,主动就说一定给他们最低的价格,然后就亲自带他们去了成品展览室。

  结果这一参观,洪衍武他们也是大开眼界啊。

  因为说实话,两家玉器厂里的好东西真是太多了,商店就是绑一块也比不上。

  这个问题主要是由商业部门资金成本和采购目标决定的。

  再怎么说,商业部门来收购,资金肯定也有个数,不可能什么好东西都要。

  至于采购的目的又是卖出创汇。

  如果考虑到价格高低和外国人旅途携带不便的因素,那当然就是小件儿好出,大器难卖了。

  这就导致商业口大部分收走的都是体量不大的产品。

  此外,这些收上来的东西还要分送许多商店的玉石组,等到卖掉之后才会再收新的产品补充。

  所以根本没有厂方这种专门腾出数间大仓房,把所有历年积存下来的精品陈列在一起的可能。

  反过来,作为厂方呢,他们的大件儿和高质量产品除了指望国家收购,摆进“大会堂”、“钓鱼台”、博物馆这样的地方陈列,或是作为国礼赠送,似乎就没有其他去处了。

  连不少获奖作品参加完部里、市里的展览,都又得送回原厂来。

  那么从建国之后到现今,几乎每年还都有留存下来的大作,自然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而这也正是玉器厂职工一直待遇不高的原因。

  想想看,本来就利润不高,上交利润又多留存少,再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大型作品的创作上,哪儿又有钱贴补职工们呢?

  这就叫恶性循环。

  要说两家玉器厂真正的好日子,还就是接待外宾这事儿解禁,允许他们自行售卖产品的这两年。

  因为这年头老外也是人傻钱多,他们的心态其实就跟咱们今天的出国游旅行团似的。

  来这儿一参观,视觉一受震撼,那都不用忽悠,往往就会自发性的一通“爆买”啊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