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五章 高人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大”、“哈佛”、“牛津”,也全是虚头巴脑的玩意。

  真正宝贵的知识和本事仍旧只在一对少,甚至是一对一的过程里学会的。

  只有侥幸的少数人通过真正的考验,才会赢得继续深造的机会,才有可能踩着前人的肩膀继续探索未知领域。

  如果谁是这样的幸运者,那么随后就会发现。

  在公众面前倍受尊敬,彬彬有礼的知名教授敢情也会变成一个独裁者,展露出宛如暴君的一面。

  反过来如果没有,那只能说是你的不幸了。

  因为要么是教你的人敝帚自珍,要么他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

  要说洪衍武和陈力泉和旁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已经亲身体验过这个过程。

  还别看勤行苦,那只是对常人说的,再怎么苦也没学跤苦啊?

  而玉爷的这种规矩与调教,却实在值得金子。

  不但把他们的耐性、韧性早磨出来了,他们浑身上下,也早就练出真功夫来了。

  他们都记得,玉爷曾经说过。

  “别怕挨打,别怕流汗,只要吃过这茬苦,天下就没苦可吃了。将来你们只要拿出练跤三成的精力和毅力,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事实也果然如此,跤术带来的好处,已经全盘延伸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就拿和厨行有关的事儿来说,厨房或食堂里,不论多油的地面,他们哥儿俩从没跌过跤。

  带着鳞的鱼、带着冰渣的虾不好沾手吧?他们哥儿俩信手拈来。

  大铁锹翻炒和揉面这样的体力活儿就更别说了,他们一人能顶仨。

  甚至有个理论说,动手能促进大脑的应用,似乎也很有几分道理。

  他们身上真的似乎有股子灵性,只要是用到胳膊腿的玩意,无论干什么,上手都比旁人快。

  再加上如今洪衍武的态度,远比以前还认真。

  他不但把“张大勺”的每一句要求记在脑子里,甚至还一丝不苟地拿笔写在了一个专门的本子上。

  那还能错的了?

  结果没出俩礼拜呢,他和陈力泉就基本干成熟练工种了,就跟别人干了三四个月似的。

  而且在洪衍武的规划下,俩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跟流水线一样的操作,更是旁人所不能及的。

  这不但让小食堂另一位大师傅华英看在眼里,背后跟“张大勺”直夸他们。

  也同时弄得“张大勺”啧啧称奇,不敢相信。

  他可真没想到,才这么短的时间,洪衍武和陈力泉就能把事儿干到这份儿上。而且没一点燥性。

  弄得他要想挤兑人,都已经不太容易了,有时候就是逮着错,骂着都没劲了。

  因为他自己都有点感到牵强,有了鸡蛋里挑骨头的不好意思。

  于是突然间,老家伙就哑巴了,天天就叼个烟斗,不言语了。

  这也足以证明,他骂人归骂人,却不是不讲道理的。

  或许就是通过小事,在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