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九章 发言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的好,上赶着不是买卖啊。

  “高第街”商户的“自相残杀”,这也就造成了京城第一拨服装倒爷整个群体的迅速致富。

  于此同时,广货在京的购销垄断从一开始就形成了。

  因为像其他跑单帮的京城人如果零敲碎打的从花城批货根本不划算。

  他们成本多高啊,根本争不过洪衍武他们。

  于是太多的人的跑了几趟就不来了。

  他们要么从洪衍武他们手里直接拿货,要么就是转而从石家庄、武汉或者是沪海走货,卖其他的服装。

  那么自然,洪衍武和陈力泉毫无疑问成了最大的获利者。

  仅仅半年,他们当初投进来的的二十万资金就翻了一倍半了。

  即使洪衍武撤走了二十万本金。

  可往后的一年里,留下来的三十万,又增加了三倍。

  所以到现在,实际获利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

  减去洪衍武于“五一前”再次抽走的二十万,再刨去和“大宝”、“力本儿”两组人这一年来的分红。

  那倒腾服装的资金规模还在八九十万呢。

  完全可以说,光花城批货这一块,就挣出了一个百万富翁。

  但话说回来,京城方面也就只能维持在眼下这个规模了。

  这是因为控制在洪衍武和陈力泉手里的销货渠道,也仅有“服装夜市”和“秀水街”两个服装市场而已。

  全算上不过百十号人。

  那既然销售规模有限,自然进货量也就有了天花板。

  但偏偏在这这段时间里,“高第街”的商户们却是一往无前、毫无停滞地发展着。

  甚至由于京城方面的资金灌输,还比原有历史加速了。

  到目前为止,这条商业街的名气越来越大。

  客户范畴已经从周边附近,扩大到了大半个共和国。

  南来北往的顾客都慕名前来,交易金额持续盼升。

  像如今“高第街”单日的销售额,每天都在二十万上下,可以预计很快就会到三十万。

  于是与之相形见绌,京城人的买卖就越来越像鸡肋。

  既然离开饿不着,吃又吃不饱。

  那自然就没人爱做了,除非涨价。

  说白了,这就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完成了一次转变。

  京城的需求量跟不上人家的发展脚步,已经不是不可或缺的了。

  可“大宝”和“力本儿”哪儿有这个意识啊?

  他们在这儿泡了这么久,对行情是了如指掌,只知道按价买货。

  谁乐意成本上升,招致洪衍武不满啊。

  再加上俩人大爷当惯了,又是流氓出身,无理还能找出理来呢。

  实在不理解凭什么过去块八毛的利润能做,今天就做不了?

  于是俩人始终采取强势态度对人,那也就把商户们都得罪了。

  后来几次三番较量下来,这事儿索性彻底变成了斗气儿。

  到这地步,如果再打个比方,“高第街”的商户们就像是长期受美帝压迫的经济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