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盛夏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容易了。

  只要想理发了,随时知会一声,他连家门都不用出,水庚生抽空就会上门服务。

  不但给他来个全套儿,甚至还顺带手,连洪衍争和洪钧、洪镒的头发都给理了。

  好,从此之后,洪家的男子就都沾光了,永远看着都是那么精神利索的。

  说实话,其实重点并不在于省了多少钱,关键是省事又舒心哪。

  现在城里多少人啊?

  乘车难、理发难、洗澡难、就餐难、买东西难,哪儿哪儿都是人满为患。

  如今在家聊着天就把头发理了,脸刮了,这又有多么方便啊。

  何况水庚生正经的剃头师傅,懂得“推拿放睡”,手法还特别好。

  完事按过去的老规矩,先给拍打肩膀,再拍打后背。

  在这种有节奏的清脆的声响,不多时,洪禄承就能睡着了。

  等迷瞪一小觉,睡到自然醒,伸个懒腰,浑身轻松,这舒坦劲儿就甭提了。

  要再没事,泡上一壶茶,老哥俩儿还可继续说说话。

  这比起过去得在烟雾缭绕,闷热嘈杂的理发馆排大队候着,可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嘛。

  其次在洪衍武结婚之后,借着回礼,洪禄承夫妇还曾一起去“张大勺”家中拜会过。

  由于两口子的诚意和礼数挑不出毛病来,又都是吃过见过的主儿。

  他们和“张大勺”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可以探讨,很能聊到一起去。

  于是这样好了,这一趟之后,他们彼此不但成了朋友,每月定期聚会两次,轮流请客做东。

  “张大勺”每每收了他们让洪衍武送来的东西,还总要做一两道精美的吃食回敬。

  那么这个夏天,不但洪禄承有兴尝到了味儿地道的满洲饽饽——“桂花酸奶酥”和“蜜渍酸梅饼”。

  王蕴琳也一样尝到了源自宫廷的应季细点——“桃羹”和“江米藕”。

  不用问,味道绝对没挑,不同凡响啊。

  而且最关键的,这还都是洪禄承和王蕴琳打小吃的,如今却已经遍寻不到的东西啊。

  那既是一道吃食,也是他们深藏在心里的情感和回忆啊。

  这种口福,恐怕当世除了“张大勺”,再无人能让他们享受到了。

  至于王蕴琳,尽管她和自己的老伴儿还有所不同。

  没那么多的闲情逸致,脑子全在坐月子的许崇娅和小孙女身上呢,这个夏天可算有的忙乎了。

  可她有洪衍武这个儿子,于不经意间,也照样享受了不少好处。

  一是洪衍武成家了,三儿媳妇水清心灵手巧,针线活儿还好。

  有她和徐曼丽这两个儿媳妇一起帮衬着,无论家里家外,还是孩子吃的用的都不发愁,让王蕴琳大为省心。

  二是边建功正因为解决了房子的难题,对洪衍武感激不尽呢。

  这一发现王蕴琳每天都要出门,他每天早上就都要问一声她今天用不用车,什么时候用车。

  问好了,一到点儿他准开车回来接人。

  这就让王蕴琳大大地免了暑热和奔波之苦。

  也弄得街坊们背后都笑,说洪家好像又多了个干儿子一样。

  话说回来,还多亏如此。

  要没有王蕴琳这么跑着,给那头多帮帮也实在不行啊。

  因为七月中旬的时候,许崇娅的亲妈,可就不大顾得上这个闺女和外孙女了。

  敢情由于率先实行了承包制,重文区菜市场为了追求利润,竟然胆大包天,把大量供应京城居民的紧销商品倒卖外地非法牟利。

  结果这事关民生的事儿被《京城晚报》的记者揭露了,一下闹大发了。

  上级震动,严令尽快查处不说,负责商业的许秉权也恐怕要跟着吃瓜络。

  所以他这位大区长最近正焦头烂额呢。

  一边是作为主管领导,肯定手忙脚乱地要忙和一阵。

  另一边他们还得为自己请请客,尽量把自己的责任降低。

  那家里就老得来客人,要没于婉芬帮着操持,光靠保姆一人哪儿行啊。

  这就是当官的累,权力和管辖范围一大,免不了哪儿就会出事。

  不但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还老得给底下人擦屁股。

  而且职位越高,这种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这么一比,真正能够享受生活的,懂得生活的,倒是没有官位的普通人。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