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卿云楼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心好意”地最后调解、撮合了一次,才终于达成了最后的交易。

  总之,又抻又压,连诱带逼,拿下这房子的整个过程太曲折了。

  洪衍武能达成所愿可是够不容易的。

  但反过来,再看这房的实际价值,那也是真值得了。

  因为事后无论单先生还是洪禄承,他们看过这楼都叫好。

  两个人还都确定了一个让洪衍武万万没能想到的事实。

  敢情他误打误撞买下的这幢木楼,竟然是清代“京城八大楼”之一“卿云楼”的旧址。

  据洪禄承所说,这座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是当时八大楼里唯一位置在城北的。

  这儿的“炸春卷儿”和“盅儿糕”很有名。

  更因为服务对象多是附近的王孙公子,所以这酒楼无论杯盘碗碟还是楼宇的营造,都特别讲究。

  说实话要不是周围都是惹不起的人家把位置给圈死了,规模再无法扩大。

  否则以它的名气和档次,一头挤进“八大堂”去,也是满够格的。

  不过也正因为长期的服务对象都是旗族,“卿云楼”的买卖对清政府依赖性很高。

  所以自清政府倒台以来,买卖每况愈下。

  自打南京政府成立,就彻底歇业关张了。

  它在“八大楼”的位置,在民国时期,则被后起之秀“安福楼”所取代。

  而单先生也说,这楼别看是民房,可这当年是店主人下了重金营造、扩建过的。

  瓦、木、油等活儿都规矩地道,且颇有独特之处。

  表面看,似乎仅仅只是两层楼,但其实看它的结构设计可不止于此。

  像副楼上有一排六间房的阁楼应该是被拆除了。

  主楼之上还应有一大片露台和庭阁,如今也不见了,仅存一个楼梯口同样被封锁。

  这应该都与主人财力不足,年久失修不无关联。

  如果真能按照当年的样式给修好了,呈现出内里花砖墁地,楠木雕花碧纱橱。

  上有暗楼,屋里有戏台,露台有彩画亭台的格局来。

  这样的房子可比王府的楼阁都要精彩呢。

  要说唯一的遗憾,也就是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拱藻井,僭越礼制。

  这个楼在天顶上算是被限制住了,这点和王府可比不了。

  反正不论怎么说吧,洪衍武都明白,他确实捡着宝贝了。

  所以这事儿弄得他真是美滋滋儿的,不但为此特痛快的掏了两万块钱当定金,把重修“庆云楼”这活儿正式托付给单先生的闺女来操持。

  而且他还灵机一动,索性通过宋国甫的门路,把这个“庆云楼”的字号招牌,和家里当年曾经用过的字号,以及为旅游商品专用的“龙口”商标,都统统花钱登记注册了下来。

  要说洪家用过的字号那可真不老少。

  光庄馆就有“衍庆堂”、“燕喜堂”、“衍美楼”、“燕兴居”这五个。

  饽饽铺就更多了。

  “衍美斋”、“金兰斋”、“衍英斋”、“衍祥斋”、“衍福斋”、“衍华斋”、“衍德斋”、“衍宁斋”,曾分布京城八方啊。

  说实话,其实今后用得上、用不上这么老些字号,洪衍武自己也不知道。

  但他不用总不能让别人鱼目混珠吧。

  毕竟是洪家招牌,真让有心的外人今后拿去用了,人家沾光是小。

  可万一干砸了牌子,让人误会、归咎到洪家头上,冤不冤枉啊。

  这就叫商标意识。

  当然,也就是今天他日子过得不错,人变善良了。

  他才没有把什么“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十二春”都抢注成自己的商标。

  否则要依着他旧日的狼一样性子,这也得被他当成条财路。

  以后谁要想用这招牌,得给他钱才行。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