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 开张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面子。

  在装满糖葫芦的三轮车前,他们几个就跟做贼似的四处寻摸,生怕碰见熟人。

  轮到谁试巴,别说开口吆喝了,顾客主动来问价都脸红,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尤其是怕碰见老外,人家英语一开牙,立马晕菜。

  哆哆嗦嗦连个屁都放不出来,整个三块儿“杵窝子”的废物点心。

  (注:杵窝子,京城土语。指怕见生人,见了生人就害羞,不善于和熟人以外的人打交道。也有窝里横的意思。)

  最后没辙,还是洪衍武去边上旅游用品的简易商亭里,把“菜刀”带着的毛线帽子给要过来了,才算化解了这个难题。

  敢情这是今天冬天刚刚盛行的套头帽儿,戴上就露出一双眼睛来,看不见脸儿。

  这不就让人认不出来了吗?

  就这样,这几个小子轮流带上这帽子练手。

  这才都勉勉强强,好意思招呼人了。

  不过也得说,这通穷折腾的罪也不是白受的,因为付出确有回报啊。

  哪怕仨生瓜蛋子这么硬着头皮跟洪衍武学着,这么磕磕绊绊的卖着。

  这一下午,不出三个小时,洪衍武和陈力泉昨天做出来的一车冰糖葫芦也全卖光了。

  足足二百来串儿,是真受市场欢迎啊。

  更牛的是,他们的东西还卖的贵呢。

  一般老百姓卖的糖葫芦不是一毛五,就是一毛八的价儿,连两毛都到不了。

  可他们不,那是真敢开牙。

  七个果儿的“山里红”,他们竟敢卖三毛。

  带馅儿的“蛤蟆吐蜜”卖四毛,有着各种果仁儿的“百宝山药”最贵,卖五毛。

  这在当时绝对算是天价儿了。

  要是问老百姓的感受,恐怕和赵丽蓉在小品《打工奇遇》里的话差不多。

  黑啊,真黑啊!

  可他就是这么火!简直供不应求!

  为什么?

  这里面的原因可就多了。

  首先得说故宫是什么地儿?

  那是京城标志性的旅游景点。

  几乎全部的外国人只要来京城,恨不得都得往这儿跑一趟。

  此外,还有从全国各地来京的旅客呢。

  这些人瞻仰完了天安门,就得奔这儿来啊。

  要知道,其实就属这两种人钱包丰厚,贪图新鲜。

  而且当年信息闭塞、物流也不发达。

  像糖葫芦这种属于北方特产的东西,南方人还都没见过。

  那掏他们的兜里的钱还不容易吗?

  偏偏无照商贩还没法在这儿做买卖。

  国营单位呢,又不愿意动这脑子。

  这也就让这儿成了洪衍武他们独享的商业宝地了。

  到处都是大肥羊啊,消费层次不一样,又没有竞争。

  所以坐地起价,当然得卖的贵点儿。

  这种情况下,要非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不成傻子了吗?

  其次呢,东西也是真好啊,也算货真价实。

  并不像巩汉林卖一百八一杯的宫廷玉液酒那么名不符实。

  要知道在这个年头,物资管控也就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