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一章 7月4日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天跟“小媳妇儿”一块厮混着,汉语的基本交流也没问题了。

  这样一来,他一个人,不但能轻轻松松能同时应付三拨儿客人,而且还能搞定不说英语的欧洲人。

  反过来看,“小媳妇儿”这两口子就差着点意思了。

  他们仗着倒腾外汇券的底子和安杰洛聊天练就的口语,用英语谈价钱和日常交流还行。

  可因为介绍旅游路线需要一定专业词汇和修饰性词汇。

  这初来乍练的,他们就有点跟不上劲了。

  这一下午他们两口子费足了吐沫,谈成的客人,还追不上安杰洛一半儿呢。

  当然,最关键的,也是安杰洛的外貌太具有欺骗性了。

  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凭着自身种族优势,这小子很容易就能获得老外的信任。

  再加上在美国的时候,他就不是什么好鸟儿。

  歪门邪道外加装孙子,这小子他全会。

  这样一来,他不但能轻易说服老外们选择最贵的路线。

  还经常能靠着自己抹了橄榄油的一张好嘴,“呲”下来随行导游的活儿。

  甚至能跟蹬车的很默契地打配合,变着法讨要小费。

  那真是“老乡见老乡,宰你没商量”啊。

  说白了,这活儿就跟天造地设为他准备的似的,那干得叫一个如鱼得水。

  不夸张的说,这一下午,草草一算,光跑车的提成钱,他就挣了得有一百三四。

  还有五个导游的活儿,他又挣了一百多块。

  但这还不算完呢,刚才不是说了吗?

  他还有额外的小费分润呢。

  说白了,就连车夫们,也不是善茬啊。

  这帮小子表面上有礼貌,受规矩,可沾过荤腥的绝不会甘心吃全素。

  那骨子里一个赛一个精明,滑头,有的事儿不用教给就能学会。

  你看,真到了地方,或是兜了一圈儿回来。

  该下车了吧,这帮小子就开始变戏法了。

  怎么个意思呢?

  敢情他们的肩膀上的毛巾,有半条是提前浸透了水的。

  折叠搭在肩上,干的在上面,那湿的在底下,后背肯定就湿了。

  下车肩上的白手巾再一抹脸,脸也湿了。

  看着就跟蹬车蹬出了一身汗似的,真是让人一看,就透着“辛苦”二字。

  想想吧,老外坐三轮车图什么啊?

  不就是图个新鲜感和趣味性。

  只要他们玩高兴了,这点跟坐趟出租车的车费,其实不算什么。

  特别是作为达国家的来客,不但本来有给小费的习惯,还有一种自视甚高的优越感和虚伪的善心。

  一看大热天的,车夫伺候他们的这么辛苦,他们心里能过意的去吗?

  这时候再由被称为“欧洲人里的华夏人”的意大利滑头扮好人。

  里应外合、加油添醋这么一撺掇。

  声称车钱单纯是租车的费用,车夫们就只能靠小费生活。

  那会是什么结果?

  用京城的话儿说,这就叫“起哄架秧子”。

  生生是把这些白里透红、粉嘟嘟儿的“歪果仁”给抬上去了。

  谁说外国人不好面子的?都是人,一样!分什么事儿而已。

  看着车夫们“苦哈哈”的样子,这恻隐心一冒,不再额外掏点好意思的吗?

  这样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每个车夫都能再捞着一张大票的小费了。

  就连最抠门的法国人,如今咱们俗称“法抠儿”的,那也得把手里零钱全给了。

  而且掏了钱不说,他们还得冲车夫们竖大拇指呢。

  有的还要求合影,备不住回去洗出照片来,还得指着看着,跟朋友家人夸一通呢。

  那真是被懵得滴溜儿乱转的,就跟那挨抽的陀螺似的。

  反正这一下午,安杰洛接的几个活儿全是如此,没走空的。

  再算上他坐的车,几乎每次都是三四辆车一起出的。

  小费是不用交公的,拿了归自己。

  这样每辆他跟车夫们三七开,就又得了五六十块。

  想想吧,都加一起是多少钱啊?

  按当时的官方汇率来算,这小子的当天收入是一百多美金啊,就属他拿的最多了。

  好嘛,这么算下来,一个月几乎都能顶上俩美国白领的平均工资了。

  而且这才是六辆车啊,供不应求,好些时候没车就谈不了活儿。

  真要是车充足了,那收入不就更没边儿了!

  畅想未来,这小子当这个“洋托儿”多来劲啊。

  心里又怎么能不美呢?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