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三章 东进序曲 中_红星照我去战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和日本的钢铁产量还有很大差距,但在全国范围内,除了日本控制下东北工业基地外,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厂了。

  至于张城最为重视的榆林兵工厂,便携式火箭筒已经研制出来了,这种火箭筒主要发射的是火箭破甲弹,在近距离上打击坦克、装甲车辆、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运输车、军事器材和摧毁工事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可用来杀伤有生目标或完成其他战术任务。

  火箭筒由于质量小、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很快就受到了所有部队的一致欢迎,争相申请为各部队配置,张城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拿下了一百门火箭筒,为即将出征的教导师主力列装。

  岁月如梭,时间飞逝,转眼间1938年已经进入了三月份。

  此时,全国各族人民都极为关注的徐州会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徐州是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又紧邻京杭大运河,为华北、华南和华中之间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显要。

  若中国军队控制住徐州,就能确保横贯东西的军事大动脉陇海线畅通,利用该铁路线继续进行东西南北的战略物资和人员大规模调运,还能阻断南北日军占领线和占领区的贯通,并有利于部署实施对杭州和济南两大方向日占区的夹击反攻。

  反之,若徐州被日军占据,日军全线贯通津浦线,就可以利用铁路运输和机械化优势,轻易进行南北兵力和物资调运,可以从整个铁道线任意选择薄弱环节进行推进,大大提高作战能力。

  特别是通过和陇海线的配合利用,更容易向平汉线推进,进攻郑州和武汉地区,以及沉重打击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和抵抗能力。

  1月26日,日军第13师向安徽凤阳、蚌埠进攻,至此徐州会战拉开了帷幕。

  民党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

  2月9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第51军与日军展开激战,伤亡甚重,

  12日向澥河、浍河方向撤退。第五战区以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进至固镇地区,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地区顽强抗击日军。

  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第48军固守炉桥地区,第7军协同第31军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第51军乘势反攻,并收复大片失地。

  徐州会战2月下旬,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自溃,日军占领齐鲁大部,刚刚组建的日军第2军在司令官西尾寿造的率领下开始分路南犯,重新恢复建制的第5师团从齐鲁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莒县、日照,直扑临沂。

  不料,第五师团在徐州东北约150公里的临沂遭到庞炳勋军团的抵抗。庞炳勋是位老将,年逾花甲,其军团在参加淞沪会战之后编入第五战区,这时实际上只有5个步兵团、不足一个军的兵力。

  但是,第五师团由于被张城的教导师成建制消灭过,新建师团的绝对优势兵力遭到庞军的顽强抵抗后,竟然一时间奈何不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军“。新任第五师团师团长国崎登觉得很丢面子,督阵猛攻。

  李宗仁闻讯后立即将预定北上增援滕县、协同川军反攻邹县的张自忠军,紧急改调临沂。善于作战的张自忠不顾与庞炳勋之间的私人矛盾,指挥所部与庞军内外夹击,大败日军。庞张两军以伤亡3000人左右的代价,毙伤相近数量的日军。

  消息传出,国统区顿时一片沸腾,张自忠将军洗刷了丢失了北平的耻辱,声望如日中天。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