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七节麻烦来了_列强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行,王韶咬了咬牙,从丽如银行又贷了二十五万两银子,自投五万两,凑成三十万两准备新建纺织厂。

  如今王韶从丽如银行贷款达五十五万两银子,王韶是债多不愁,丽如银行也很放心,继昌隆就象一只下金蛋的母鸡,王韶若还不清贷款最好,丽如银行就可以将这只下金蛋的母鸡抱过来。

  新建的纺织厂取名为恒顺纺织厂,直接用刘墉的恒顺丝经行命名,缫丝厂扩建后,梅鸿吉股份下降到5%,王韶也同样转给刘墉恒顺纺织厂5%股份,要想人给你买命,自然得付出足够的代价。

  这一点,山西商人做的最好,山西商人被称为老抠,在股份方面却决不吝啬,连伙计都顶有身股,正因为上下齐心合力,才有了山西商人数百年商业的辉煌。

  从目前来看,恒顺5%的股份自然不如继昌隆缫丝厂5%股份,这也是应有之意,梅鸿吉先来一年,自然得到的会更多。

  恒顺纺织厂并没有和继昌隆缫丝厂建在一起,王韶别外花二千两银子买了一块数十亩荒地建厂,这块荒地同样紧挨苏州河,也是前码头后工厂的模式,趁着现在租界内土地便宜,王韶并不介意多购买一点土地。

  三十万两的投资,建成好的纺织厂将会有一万锭,以十绽一名女工计,恒顺纺织厂又会是一个雇佣上千女工的大厂。

  南京,两江总督府,一名五十余岁的清瘦老者正坐在太师椅上,聚精会神的看着报纸,当看到“上海将新建成万锭棉纺厂。”的标题时,老者的眼睛腾的睁大,仔细看过后将报纸放下,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不象话,不象话,洋人以钱财诱骗女工进厂,上千人同处一室,以机器邪法夺取小民口中之食,颠倒纲常,乱我儒法,上海官员却不闻不问,视同未见,真是岂有此理?”

  说话的正是两江总督陆建瀛,陆建瀛为道光二十三年进士,先后授修编,会试同考官,后充云南、山东乡试正考官,在南书房、上书房行走,升翰林院侍讲,侍读,曾教导过皇子,为人方正。

  这样一个出身正统之人,对洋人之物恨之入骨,继昌隆缫丝厂已经引起他非常大的不满,只是由于江南水灾,不少百姓流离失所,看着继昌隆缫丝厂雇佣诸多女工,减少了上千户流民,,陆建瀛只能暂时不予计较,如今看到上海又要建上千人的纺织厂,陆建瀛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怒火。

  “父亲大人,不知为何事生气?”一名三十余岁,和陆建瀛有几分相像的年轻人听到响声,走了进来,向陆建瀛问道。

  进来之人为陆钟汉,正是陆建瀛长子,听到长子的问话,陆建瀛没有回答,目光却飘向桌子上的报纸,陆钟汉看了看报纸,马上就明白父亲为何生气?

  “父亲大人,我记得朝廷与夷人的条约中有规定,严禁华人在租界内过夜,何不以此为由,将继昌隆缫丝厂封查,也可以杀鸡骇猴。”

  “这个……”陆建瀛却犹豫起来,继昌隆缫丝厂虽然有诸多违反条约之处,只是若当真查封缫丝厂,洋人不讲理怎么办?

  “父亲大人,此事是上海道的职责范围,不妨先责成上海道处理此事,先看洋人反应如何?”

  陆建瀛微微点了点头,朝中不少大臣都对洋人之物深恶痛绝,他深为两江总督,明知洋人在辖下违规建厂,若不闻不问当然不行,只是惹出了麻烦也不行,将公文发给上海道,那就是上海道之事,不论结果如何,他都有应对的借口。

  ……

  新书求推荐!

  新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