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节军火_列强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尽管官场依然是一团死水,民间却开始流传着变革的呼声。

  这正是王韶所需要,如果清廷真按他的方法进行改革,朝廷实力肯定会大增,只可惜这是不可能之事,别说王韶只是一个名不经传的人物,就算朝中有重臣认同了他的观点,展开改革,也会因为重重阻力而夭折。

  发表这篇文章,王韶只是希望能让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早日认清朝廷的不可救药,使他们对朝廷更加失望,当然,如果能吸引几人来投,王韶会更加高兴。

  缫丝厂在停工五日之后就重新开工,除了损失二万多两银子外,其余损失都不大,倒是拿到上海道赔偿的十万两白银后,算是小赚了一笔。

  经过这次风波,原本想办缫丝厂的一些小丝商却退缩了,顾福昌、张颂贤等人虽然没有退缩,但害怕在南浔办缫丝厂会受到官府阻挠,反正英国人开放华人进入租界的限制,几人也在租界内买地,准备将厂建在租界内。

  自从英国人公布租界允许华人租买土地,租界又不受清廷管辖后,租界内土地价格涨速极快,王韶新买的纺织厂用地价格已经翻了一倍。王韶倒是不反对顾福昌、张颂贤等人在租界内买地,只是心中暗叹,恐怕以后长三角的缫丝厂还和历史一样,不在鲜茧产区,反而集中租界。

  一个国家的商人,不敢在自己土地上办厂,却要将厂办到入侵者管辖的土地上去,不能不说是商人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

  道光四十九年七月份,耆英到达上海,经过短短数天谈判,耆英同意英国人所有条件,美、法两国也提出同样要求,耆英一一答应,就这样,三国轻易取得了租界国中之国的特权。

  虽然早有猜测,只是朝廷如此轻易同意洋人的要求,还是在士林中引起一阵哗然,不少人直言耆英卖国,建议朝廷斩耆英以谢天下,九名本来恶性累累的衙役在一些人的宣导下,成为不惧洋人的英雄。

  只是胳膊到底扭不过大腿,耆英所签条约很快被朝廷批复,到八月份时,阿礼国已经开始着手招聘巡捕和组建法庭,不少斧头帮成员趁机报名参加,阿礼国招收的一百多名华人巡捕,九成是斧头帮成员。

  王韶再次来到英国的领事馆时,门口的四名印度卫兵已经换人,新的四名印度卫兵看到王韶的马车时,丝毫不敢拦阻,在经过大门时,四人还连忙行了一个军礼。

  印度士兵私下传言,上次死在缫丝厂的四人就是因为得罪了这个华人大班的缘故,虽然五千两银子的抚恤很高,但和大家的小命相比,大家还是更看重自己的小命。

  “恭喜你,领事先生,你在远东为大英帝国神作书吧出了杰出贡献。”一见到阿礼国,王韶就恭贺道。

  此时阿礼国红光满面,他确实非常高兴,伦敦已经传来了对他的嘉奖令,得到巨额机械订单的怡和,宝顺两大洋行也对他感激淋漓,写信回国,大大夸耀了他一番,这些都是他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

  “谢谢你,这次若没有王先生的协助,我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阿礼国的话,让王韶感觉到不适,这句话怎么听都不是什么好话,他连忙转过话题,手怀中拿出一份清单交给阿礼国,道:“领事先生,这次我来是想向贵国订购一批物资,不知贵国是否能够接受。”

  “欢迎之至。”阿礼国接过清单,漫不惊心的看了一眼,眼角肌肉顿时跳动起来:“王先生,你要这么多军火干什么,莫非想造反?”

  ……

  祝大家国庆快乐!新的一月,求推荐!

  新阅读网址:,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手机网站: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