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5章 两花相争_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假这活不好干,不光有法律上的风险,有时候甚至还有可能遇到人身威胁,所以李耒不能贸然把王海推出去,必须等他做好准备才行;王海也清楚这一点,他并没有被吓倒,反而觉得非常刺激,同时也在保护自己这方面体现出了一定天赋,用警察的话来说就是这小子要是干点犯法的事儿还真不太好抓。

  这下李耒就放心了,从王海开始,一直不断有人盯上了打假这碗饭,但能一直做下去而且没出过啥大事儿的可不多,王海能平平安安地混迹江湖二十多年,看来也是有原因的,让他来帮惠农打假看来是找对人了。

  让王海继续接受培训,李耒则去了他的老家山东,如今鲁花花生油的广告已经登上了装垫儿台,他这次打算过去看看广告效果如何,今年跟去年可不一样,去年鲁花在北方所向披靡,几乎没遇到啥有实力的竞争对手,而现如今,又有一个新的花生油品牌——胡姬花站了出来,想要和鲁花一较高下。

  如果是普通竞争对手,李耒不会急着去山东,以孙孟全的能力就够应付的了,但胡姬花可不普通,这是益海嘉里和青岛植物油厂合资成立的新品牌,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又有根深叶茂的本地基础,估计益海嘉里也是看到了鲁花的威胁,所以用了李耒当年对付康师傅时直击天津的策略,想要杀入鲁花的腹心之地,来个中心开花,如此鲁花就危险了。

  去的路上,李耒又拿起了胡姬花的资料开始研究,根据青岛地方方志记载,胡姬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初时只是一个小作坊,榨油师傅靠着祖辈传下来的技术,加上自己的辛苦钻研,琢磨出一套榨油的好办法,凭此立起了名声,榨油作坊也越开越大,五十年代作坊收归国有更名为青岛植物油厂。

  随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工艺设备,让这里成为全国高级花生油生产中心,生产出的所有浓香花生油全部用于出口,成为正宗浓香花生油的发祥地,并享誉东南亚,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

  到了八十年代又进行了一次技术改造,将生产能力从五千吨提升到八千吨,但依旧主要用于出口,所以跟鲁花的竞争主要是在东南亚一代;去年益海嘉里和青岛植物油厂合资成立了新公司,胡姬花就此诞生,然后同时从东南亚和山东两个市场向鲁花发起进攻。

  为啥要把新品牌命名为胡姬花呢?这还要从十九世纪末说起,当时侨居新加坡的亚美尼亚人爱尼丝卓锦女士在自己的植物园里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兰花,新加坡植物园将其命名为卓锦万代兰,普通人则根据来历称之为胡姬花,后来这种花又成了新加坡国花,益海嘉里是新加坡企业,用自己的国花来命名新品牌,由此可见他们对这种花生油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