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一章 欢心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刷一下,再买点书籍、订几份报刊,办个图书阅览室得了。

  这样当管理员不累,每天就是打扫卫生,整理下书刊报纸的事儿。

  同时还能有点实际作用,让村干部及时了解政策的变化,让村里的年轻人增长点文化水平。

  安书记一琢磨,觉得一举两得,确实挺不错,很快就照办了。

  结果谁也没想到,这一遇上了县里的大检查,因势就便,反倒又成了个拿得出手的成绩。

  实际上特别巧,林书记下基层的时候,图书室正好刚筹备妥当。

  窗明几净,图书、桌椅、板凳、书柜,全都簇新簇新的。

  刚刷好的墙上还贴上了“学习园地”,“党员思想汇报”两个专栏,看着挺像那么回事。

  安书记临时又让人加摆了个“伟大领袖”的瓷像。

  这样根本没费什么事,就在林书记的心里得了个高分。

  因为哪个村子,上上下下眼里都关顾盯着钱呢,怎么也看不见这样的景象啊。

  是,墙壁的白粉确实还没干透,这的确有应付领导的嫌疑。

  可书籍和报刊总不能临时先抓啊?

  当时的农村有几个人乐意看书的?路又不好走,刊物、报纸还得提前订。

  怎么说,准备这些新书和报刊,时间上是万万来不及的。

  所以林书记明察秋毫,参观图书阅览室的时候。

  他只简单转了一圈儿,翻了翻桌面上、书柜里的读物,就相当激动的夸上了。

  “没想到啊,这种情形下,你们还能坚持政治学习,想着提高文化水平,真是难能可贵啊。好好好……”

  但到这里,有了这三声“好”,仍旧不算得什么。

  因为与这个小小的图书阅览室相比,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上,山坡上铺开场面,火热大干的情形,那对林书记才是真正的惊喜。

  要知道,龙口村今年的农业生产,为了节约人力,为了把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村办厂上。

  可完全是按照兆庆当初计划的的那样,在春耕前,把全村的田地收拢在一起了。

  他们不但重新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并且还是专项拨款,雇佣农工,租用农机具,采用较为科学和现代化的方式,统一来耕种的。

  这样一来,当林书记带队去视察农业生产现场,就看见了一片难以置信的情景。

  只见缓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逐渐展开。

  高高山坡的最顶端,还插着一面当年“青年突击队”的旗帜。

  几十名年轻人正在集中挖石填坑,平整土地。

  他们用的是传统手工农具,锹飞镐舞,挥汗如雨。

  而与之相比,他们身后三四部由两人一起操作的耕田机,烧着柴油却效率奇高。

  “突突突”的,一会就翻完一垄田。

  这场面顿时使得林书记油然而生一种熟悉的亲近感。

  他可是经历过无数次这样劳动的干部,也曾因此得享荣誉。

  想当年修十三陵水库

  请收藏:https://m.wwscdh.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